秦二世元年十二月十三日。
故障郡,故鄣县(今浙江安吉县安吉古城)。
一名身材纤长瘦弱、皮肤白皙光洁、面容俊秀美丽的男子背负双手站在北城门楼,眺望着屯兵于东北方向的章邯部,轻声一叹:“赢政何其暴虐,灭吾故国、杀吾父祖、夺吾家产、污吾名声。”“扶苏以仁义之名邀天下民心,却行王道之举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虚伪狠厉。”
“天!理应弃之!”
“地!理应厌之!”
“万民何其愚昧,竟难看清扶苏之伪!”
“皇天何其昏庸,竟迟迟不降罪于秦!”
刚登上城门楼的吴芮正好听见这番话,朗声赞叹:“好一个万民愚昧!好一个皇天昏庸!”“能青睐暴秦的皇天,想来定是与那暴秦一般德行。”
“皇天若是不助我军,那就由吾等来为天下人换个天!”
骂皇天?好骂!
吴某乃是吴国后裔,吴某不信皇天的。
开明泮、摇皆是越国后裔,更不信皇天。
若是能趁此机会为天下人换个信仰,吴某乐意至极!
男子轻轻摇头:“皇天若是不助我军,我军就只能寻地利、人心相助。”
“将军若欲换皇天,那恐怕我军非但会被皇天厌弃,更还会被万民厌弃。”
“将军欲寻败亡乎?”
就算是始皇帝要行同伦、除淫祀都遭到了天下人的强烈反对。
汝欲另立新天?汝算老几?
吴芮浑不在意的笑了笑,面向男子拱手道:“吴某受教!”
旋即吴芮站在男子身侧,与男子并肩而立,一同眺望章邯部的方向开口:“秦左将军辛胜仅率三万秦军来攻,便破开明塘、败摇,又来攻我军。”
“如今秦偏师主将章邯又率十万大军而来,与将军辛胜合兵十三万来攻。”
“反观我军却仅剩残兵四万余。”
“不知都尉张良可还有良策能助我军?”
站在吴芮身侧的,正是故韩相邦张开地之孙、故韩相邦张平之子,张氏张良!
博望坡刺杀失败后,张良便隐姓埋名藏身于东海郡附近,深刻吸收失败教训,努力成长。
在周章等各路贼子纷纷起事之后,张良也急不可耐的打出了反秦复韩的大旗。
只可惜,张良虽然善于谋划,他那可谓美丽的外貌条件却实在难以服众,以至于章邯率军抵达东海郡附近时,张良也仅只是凭借故韩相邦之孙的身份征得了百余名豪侠投奔。
自知这百余士卒放在战场上连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张良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东海郡,投奔正在故障郡招兵买马的吴芮、开明塘、摇等部。
在路上时,张良还在权衡究竟要投奔何人,等张良进入故鄣郡后却发现摇、开明塘二部已被辛胜接连大败,张良不得不投入吴芮麾下,出言献策为吴芮稳住了局势,甚至开始反攻辛胜部。
但辛胜部的攻势才刚受阻就立刻摇人来助。
吴芮需要面对的敌军便不再只是三万秦军,而是暴涨至十三万秦军!
面对如此局势,张良倍感压力:“敌军兵力是我军的四倍有余,且敌军大半都是秦军材官,兵强马壮。“反观我军却是以越人、庶民、贼匪为主。”
“末将以为,欲要强破敌军,难上加难!”
“若欲得胜,唯有从敌军内部下手!”
吴芮双眼一亮,赶忙拱手:“还请张都尉教本将!”
张良沉声道:“秦王政十二年,魏国与秦国合盟,相约共同发兵攻楚,而秦军主将便是辛胜之兄辛梧。”
“楚权臣李园亲自前往秦国,持重金游说秦军主将辛梧,辛梧受说,多次上禀秦王政未至战机,以至于秦、魏大军于前线屯兵半年方才攻楚,给了楚国充足的应对之机,致使此战秦国无功而返、魏国大败。”“秦王政震怒,黜辛梧为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