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急瞬间化作愕然,甚至还有些不好意思:“陛下过誉!”
“末将此战斩获寥寥,甚至未能及时参与决战,又让陛下失望了。”
论斩获和军功,杨端和此战军功只是堪堪能摸到论功大盈的门槛而已。
对于一名二五百主而言,这是足够他升任都尉的大功。
但对于杨端和这等将军而言,这份军功却只是寻常,不值得夸耀。
杨端和更是在鄂城距离雷山战场只有不到六十里的情况下没能参加雷山决战,全程在北部缓步推进,一囗汤都没喝着。
扶苏朗声大笑:“朕予杨翁子之令便是守住洞庭郡,锁死敌军经由洞庭北上的道路。”
“杨翁子非但大竞功,未让任何一支敌军北渡大江,更还于雷山之北扎硬寨、布壕沟,断绝了敌军从北侧杀出包围圈的妄想。”
“两件大功集于杨翁子一身,总该留些军功与其他袍泽才是。”
正是因为杨端和硬抗住了项梁部的冲击,才断绝了项梁转进巴蜀地区作战的妄想,倘若杨端和失守,扶苏部就不得不翻山越岭的入蜀地去和项梁打山地战,甚至是在崇山峻岭之间捉迷藏。
杨端和看似没有出现在雷山战场,但正是因为杨端和在北部战场步步为营的前进,才让项梁放弃了转回鄂城附近平原机动作战的想法,只能选择南下,强攻扶苏部包围。
论斩获,杨端和此战斩获连给刘季提鞋都不配。
但若论功劳,杨端和此战功劳却不可小觑!
杨端和始终观察着扶苏的表情和目光。
确认扶苏不是在讽刺自己,杨端和顿时收起面上尴尬,心里虽然有些发虚,脸上却是得意的说:“陛下所言甚是!”
“末将于此战确实是居功甚伟,所幸未曾辜负陛下的信重。”
话落,杨端和还小心翼翼的看着扶苏的表情,一旦扶苏露出不满或讥讽的模样就会赶紧改口。扶苏脸上却是没有半点不满,只是又拍了拍杨端和的胳膊道:“朕不顾杨翁子仅率残兵对抗敌军主力的困局直接西进雷山布置埋伏时,还略有担忧。”
“但如今看来,杨翁子实乃大秦铜墙、朕之铁壁!”
“有杨翁子为朕御守大秦,朕理应无忧也!”
杨端和懵了。
大秦铜墙、朕之铁壁?
这话是夸本将的吗?
本将能当得起如此夸赞吗?
回想起秦灭赵之战后赢政那失望的目光和雪藏的处置,这员百岁老将竟是眼眶微红。
他为什么年过百岁了还在打?不是因为杨端和想封侯想入魔了,而是他要争一口气!
他不想在黄泉遇到王翦等曾经他帐下的兵时只能躬身行礼!
而今日,一句“大秦铜墙、朕之铁壁’却已经给足了杨端和体面,让杨端和狠狠的争了口气,有这句赞许在,即便是遇见昔日部将时,杨端和也有了吹牛的资本。
深深躬身,杨端和诚恳又感动的说:“末将,拜谢陛下盛赞!”
扶苏没有避开这一礼,只是笑问:“此战未毕。”
“朕欲将杨翁子之功积存,直至此战结束再论功封赏。”
“杨翁子意下何如?”
杨端和豁然抬头,看向扶苏的目光满是震惊。
既然需要积存功劳一并封赏,那扶苏准备赐予杨端和的封赏就绝对不会是钱财田舍,而是一件仅凭此战功劳还不足以拿到的重赏!
杨端和轰然拱手,振奋高呼:“全凭陛下吩咐!”
扶苏欣然颔首,招手唤群臣众将至自己身侧,而后沉声道:“此战于大秦而言乃是一次重创。”“但却也不失为一次良机。”
“朕欲趁此机会彻底清除藏于大秦体内的顽疾暗疮。”
“不止攻灭叛军,更还以我军重兵清扫谋逆贼子、盗匪贼徒。”
“还社稷以安稳,还万民以安宁!”
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