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目露嗤嘲:“旁人不知大河之战虚实,蒙御史亦不知?”
“一千八百破三十五万敌?何其可笑!”
“本相可以理解蒙将军为扶苏造势之心,但本相之智却实在不能接受如此荒唐之言!”
如果扶苏是率十八万骑破三十五万敌,甚至是率一千八百骑破一万八千骑,哪怕只是附近有一座城郭可供凭依、坚守鏖战了许久之后等到援军,冯去疾、赵亥等臣子都不敢跟着李斯作乱。
就连李斯自己都不敢矫诏!
因为在他们看来,以白起、李牧、王翦这一档大将的能力,是有机会打出如此大胜的。
他们若是造反,就需要率领数万卫兵和关东兵马,去与统帅着蓝田大营、漠北大营,既有皇帝之威又有白起之能的秦二世开战!
他们疯啦?
与其赌他们能够得胜,真不如赌秦二世登基之后能善待他们!
但,扶苏却是以一千八百骑阻三十五万敌,在苏角部万余先锋抵达后就携万余疲兵追杀匈奴主力并阵斩匈奴单于!
不是八倍十倍的兵力差,而是一百九十四倍的兵力差!
面对近两百倍的兵力差,却非但没有战死沙场,反倒是战而胜之。
谁信?
他们傻啊?
诚然,匈奴兵马比之中原诸国更弱几分,但就在前些年,李牧面对匈奴的三十万兵马时也需要十万士卒、五万精兵、一千三百架战车和一万三千匹战马才能得胜,却依旧无法实现阵斩匈奴单于、踏破匈奴王庭的成就。
扶苏比李牧更强百倍?
除非扶苏能当场飞起来宣布他是神仙,否则群臣只会觉得那场大河之战不过是蒙恬为扶苏准备的晋身之资而已!
蒙毅都被气笑了:“本官不吝坦言,家兄与太子仅是同僚,私交不秘。”
“陛下亲率诸位同僚北巡验证军功,更因太子之功拜太子为上卿!”
“那战场上的狼藉和尸首,诸位同僚皆亲眼见过,诸位同僚可曾发现有何不妥?若有发现,彼时为何不言!”
“左相今日此言又是何意?!”
李斯觉得群臣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根本就不需要回答这么愚蠢的问题。
李斯便没理会蒙毅的质问,只是将目光落向苏角,声音更多了几分温和:“大河之战后,扶苏得名望和陛下恩宠,苏上卿被扶苏举荐入朝,官拜上卿,随侍陛下身侧。”
“观此战封赏,大河之战的关键便在于苏上卿,本相所料可对?”
不要看别人说了什么,要看别人做了什么,但也不能只看别人做了什么,更要看别人得到了什么。大河之战最大的得利者就是扶苏和苏角。
所以李斯合理认为,大河之战真正的指挥者不是扶苏,而是苏角!
苏角头也不抬的继续为赢政整理衣裳,声音淡淡:“左相想说什么?”
蒙毅愈怒:“苏上卿为何不辩?”
“大河之战时,苏上卿最先驰援太子,并与太子一同跨越大河追杀胡贼,即便旁人不信太子之勇,苏上卿亦当知太子之勇!”
“苏上卿亦要背叛陛下乎?!”
纵观帐中群臣,唯有苏上卿亲自参与了大河之战,也唯有苏上卿知道大河之战的细节。
为了让群臣明白此次矫诏必定失败、太子并未假造军功,苏上卿理应坦言大河之战的战况,说服群臣才苏上卿为何不辩?!
李斯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将军蒙恬只是承其父祖余威便可为将。”
“苏上卿勇冠天下却不得不屈居将军蒙恬之下,甚至是让渡军功以求出头。”
“然,二世皇帝最重贤才,更不拘出身皆愿重用。”
“苏上卿若愿仕于二世皇帝,本相可以作保,苏上卿必可被拜为将军!”
苏角一脸憨憨的模样,好像全无威胁。
但李斯最忌惮的却正是这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