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只需三个月就能练出一支精兵,又何须一年之久?”
“而若是以此策练兵一年,更可得于一道极精之锐士,而非是全能却全不能的庸才!”
赢政了然,眼中却仍有无语之色:“以此策所练之兵或可于一道为锐士。”
“然,战局多变、兵无常势,将领或需守城或需攻城并无定论。”
“倘若将领出征之际所带士卒多为骑士,临战之际却需要守城,将领该当何如?”
当今大秦第一年卒役的前几个月会让所有新兵都掌握列阵刺枪、持剑缠斗、弩阵射击等基础作战技能,即便士卒后续转职成为骑士或舟师,同样需要习练基础作战技能。
此举让每一名秦军都能充任所有基础兵种。
同一支兵马,野战时枪盾车骑俱全,守城时打开武库拿出秦弩,就能把七成甚至是八成兵马就地化作弩兵,将领可以随时随意根据战场环境进行兵种搭配。
但韩信却是要让每一名新兵的职业道路都固定下来,枪兵就用枪,弩兵就用弩,骑士下马之后就傻眼。此举确实可以大大缩短练兵时间、提高爆兵速度。
但这么死板的士卒如何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韩信反问:“大战之前,为将者焉能不确定此战局势?”
“要打攻城战、守城战还是野战,战有几场、战时几何,这些理应都于大战之前料定,再依对战局的料算而提兵出征。”
“何须于战场再做变换?”
韩信理所当然的认为,战争不都是按剧本打的吗?
什么?
你不能按照自己的剧本打完一场仗,也不能调动敌军兵马?
那你算什么名将?
自去稚子那桌吃饭!
听见韩信这话,赢政竟是突然没了不满,笑问道:“壮士不曾登过沙场吧?”
韩信嘴唇蠕动数次后,还是只能点头:“确实不曾。”
赢政的声音转为温和:“待到韩卿真切去过沙场之后便会明白,战事常变,没有任何人能够把控战局。“莫说是料定一场战争,便是提前十数日料定今日战事都难上加难。”
“正因如此,朕方才会放权给前线将领,准许前线将领当机立断而无须奏禀待令,以免错失良机啊!”在赢政看来,韩信是一名颇有天赋的青年,但却终究没有上过沙场,对战争的了解还停留在他自己的幻想之中。
所以他才会觉得将领能够把控战场的每一个走向,让战争沿着将领的思路发展而不会出现任何意外。他不是蠢,也不是坏,他只是没有经验而已。
韩信很想反驳。
但此刻的韩信就像是一名满腹才华却没有实习经验、没有过硬履历也并非名校毕业的普通毕业生一样,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更不知道该怎么证明自己的才华。
赢政继续说道:“至于壮士此策,朕不纳。”
韩信心底生出些许不满和恼火。
难道就因为韩某没有打过仗,所以陛下就要驳回韩某的良策吗!
赢政认真的解释:“天下间或会有在开战之前便料定一切的将领,但即便是如此将领也难保百战无错。”
“朕非将领,而是皇帝。”
“朕不能苛求善庙算的将领无错,朕亦不能苛求所有将领皆能料算大局,朕要做的,是予将领以信任和支持。”
“有朝一日,韩卿或许能如韩卿所言一般在战前便料定一切,按需择取兵马,届时,韩卿可耗费数月时间依韩卿的心意练就一支专精一道的精兵,为朕破敌。”
“但若是韩卿突然有所需,朕亦可随时再起大军,驰援韩卿!”
“朝中多有比各郡郡尉更擅练兵的将领,临战调卒役至主将麾下时,主将再加习练实乃常事。”“但只要那两年卒役能于临战之前为将领们省下哪怕一个月时间,也足矣!”
赢政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