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52
强家坡晒谷场上搭起了好几条长棚,大小高矮不一的桌椅排了一溜又一溜,乡镇领导邀请着许珊珊一行人在主桌坐下,赵小荷亦在此桌。许老二等人生在末桌,视线穿过乌泱泱的人头,才能瞅着一点点主桌的轮廓。山里的女人们自然是不上桌的,杨大妮和张翠花也被分配着择菜洗碗端盘子。当然,她们俩人自然是没动手干活的,刚到女人堆里,就被拉着问小话。“瞧着赵小荷没?真神气,哪里像从山凹凹里边出去的?翠花,你可得把男人看好了,小心许老二跟着赵小荷跑了。”张翠花斜脸嗤笑道:“大芳,你说什么梦话呢?你要是赵小荷,你还捡许老二那个糟老头子?”
“那我铁定一脚将他踢得一滚了去。”
这话一出,干活的女人们都咧嘴哈哈笑了。只是时不时落在赵小荷脸上的目光,那里面满含的羡慕是如何也藏不住的。杨大妮心中最最不是滋味,想想年轻那会儿,她因着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公公婆婆偏心她到没边,等临走时,更是一根柴火棍子没分给老二一家。她就是去塘边锤个衣裳,看她有儿子支撑的份上,大伙也会挪个空子给她蹲着,哪像赵小荷,永远只有踩在烂泥地里洗衣弄菜的份。哎,想到从前,回到现在,杨大妮心里涌出一种"命"的感悟,她大叹道:“都是命啊!"若说不嫉妒,那铁定是假的,只是落差太大太大了,杨大妮自觉没了当年那份心气。
杨大妮一句“都是命啊!",得来所有妇人的认同。与此同时另一边,主桌上,许珊珊正与领导干部们客客气气交谈着,说着这些年乡镇的变化。许珊珊多年未回,瞧着基础设施没什么大变化,但领导们参与了所有的基层建设,村里的一座桥,一条路,都记得详详细细的。许珊珊原本客套的面容也缓和了下来,神色间多了许多动容。“这些年,镇上的年轻人都去外头闯了,说实在话,我们也拦不住,毕竟家里挣不来钱。我就是可怜留守在家里的孩子。靠着镇子的几个村还好,动员动员也肯去上学。你家和强家坡靠近大山里头,孩子们还过着老一辈人的生活,不读书不识字,年龄不到就摆酒结婚。再然后孩子一生,自己出去打拼,又将小的留守在家里,如此循环着,我们看在眼里是真的心急。"干部们是最早接收政策的一批人,太晓得读书的重要性了。乡下的孩子整日赤脚在地里跑着,他们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干部们下乡做动员,说破了嘴皮子都没用。现实问题赤裸裸地摆在这儿,学校少,离的远,交通不便,以及手里钱少,大家观念改不过来等等问题。
赵小荷听了干部们的谈话,忍不住轻声道:“别的都能忍,孩子们读书不能不管。如今跟早年不同了,高中生出去都找不到好工作。好多用人单位卡学历,没个文凭,连面试邀请都收不到。”
那干部听了赵小荷的谈话,突然一个主意涌了出来,他认真恳求道:“赵女士,能请你下午给大伙做个讲话么?就说说如今城里招工的一些要求。”赵小荷诧异道:“我?不行不行,还是让我女儿女婿讲吧。”那干事思索片刻后道:“赵女士,还是你来讲吧,我相信你讲效果是最好的。”
是的,这一行人中,赵小荷给领导干部的震撼最大,感受最深。这人的经历,好多人都知晓,镇上领导曾经还处理过她跟许老二离婚的事情。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凹妇女,比许珊珊这种年轻姑娘给人的震撼更大。“赵女士,权当为了山里的孩子,求你给大伙说说吧。”赵小荷想了想,最终忍着鼓动不停的心跳应了下来。几人正说着话,杨大妮端着盘子过来送菜了,那条红烧鲤鱼口口部们要求着放在了赵小荷面前。杨大妮不是滋味的僵笑着打了招呼,赵小荷见是杨大妮,也友好地应了声。
杨大妮跟年轻时候不一样了,不是讲她头发白了,面皮皱了,而是瞧着没什么精神气了,仿佛对生活失去了所有的色彩,人瞧着十分麻木,跟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