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的风扇更大!
现在,他要将自己的怀念变成现实。
接连不断的加工了数百枚风扇叶片,冲床开始换滑块上的冲头和下方的凹模。
想要制造出电风扇,可不能仅仅加工叶片了事。
还需要挤压出合适的壳体盛放电风扇的电机。
至于最难的铜线绕组和连接,这一点根本难不倒现在的牛根生。
他打算造出几台来,给参与者们一人一台作为纪念。
如此自己得到一台再用的时候也就不显得那么刺眼。
冲床继续轰鸣。
更多的部件被快速的加工出来。
既然轧钢厂选择了上面协调物料,那必然会牵扯到加工物品的种类问题。
某些兄弟单位需要用到的部件开始出现在冲床之上。
随着机器滑块带着冲头的一起一落,以前需要一个工人很久才能够加工出来的部件被快速的完成。有那等兄弟单位的领导上前查看加工出来的部件,用游标卡尺又是量又是算,得到的是一个让他们感觉到震惊的答案。
这样的一台冲床,能够在某些工作上比几十上百个工人还有效率!
而且只要是冲头和凹模不出问题,所加工出来的物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瞬间,这些来自于各方单位的领导们看向那套冲床的眼神就已经不一样了。
一个个的纷纷围绕在现场最高级别领导的面前开始了各自的表演。
轧钢厂的领导独树一帜。
这种机器的成功意味着接下来轧钢厂有了一种拳头型产品。
是真正的机器,而不是简单的各种钢材料!
而且有了一就会有二。
有了第一台的经验之后,再去制造新的十吨级别冲床无疑会轻松很多。
那些苏联的专家也纷纷的围绕着机器看着加工出来的一个个标准零部件。
这是一种高效率的冲床。
速度快,质量高,让这些援华专家们跃跃欲试。
接下来他们也真的亲自上手,尝试着加工各种工件。
牛根生甚至是在这一刻见到了摄像机,有苏联专门人员对着这一台机器各个地方进行着详细的拍摄,尤其是那种快速而又高质高效的加工方式!
总装完成的十吨级别冲床从启动开始,一连进行了足足三个小时时间的加工任务。
然后则是断电开始进行各个部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