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接待领导(1 / 2)

上午九点整,三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驶入了红星轧钢厂的大门,在布满煤灰和油渍的厂道上留下新的车辙印。

早已等候在厂办大楼前的一众厂领导快步迎了上去。

为首那辆车的车门打开,一位身穿整齐灰色中山装、鬓角微白、目光沉稳的长者走了下来。这位正是主管全国机械工业的一机部副首长张启明。

轧钢厂党官员杨守仁立刻伸出手,黝黑的脸上带着谨慎而恭敬的笑容:“张首长辛苦了!这么热的天气,您还亲自下基层视察指导,是全厂职工的荣幸。”

落后他半步的副厂长李怀德,笑容则显得更热情些,声音也更大:“是啊张首长,工人们听说您要来,干劲可都足了!”

张启明面带微笑,与众人一一握手,动作带着长期身处高位的沉稳。

“守仁同志,怀德同志,准备也辛苦了。

部里对你们轧钢厂这次在数控技术上的突破非常关注。

搞工业现代化,就得靠这样的技术创新闯路。”

他环视了一下厂区高耸的烟囱和连绵的厂房,目光最终落到李怀德身上,“路上听秘书初步提了,说你们有个李工立了功?还自研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怀德,你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李怀德早有准备,立刻挺直腰板,口齿清晰地介绍:“报告张首长!您说的就是我们厂最年轻的九级工程师,李卫东同志!这次研制成功的晶体管数控机床,核心技术一包括里面的晶体管放大单元、驱动控制芯片和整块控制板,都是李卫东同志亲自带队,从零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并成功试制出来的!完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他指了指远处最醒目的那座大厂房,“杨书记一直全力支持技术革新,我们全厂上下一条心,克服了材料、设计、制造的难关,连生产流程都进行了大胆改革,这才在几个月里拿出了样机!在这个攻关过程中,李卫东同志始终冲在最前、专啃硬骨头。

现在他就在总装车间做最后的试车调试,就等着向领导们交上这份答卷呢。”

“哦?自研晶体管和控制电路?”张启明的眉头微微扬起,兴趣显然浓厚起来,“这可不是小事。以前我们想搞精密加工,电子管系统太笨重脆弱,升温就出问题,坏了不好修。

你们真的把半导体核心做出来了?”他看了看同行的部委人员和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明白这个问题的分量。

“绝对是真的,张首长!”技术科主任刘德厚上前一步,布满老茧的手下意识扶了扶眼镜,语气肯定,“所有关键测试指标都经过了最严格的反复验证!在稳定性、功耗、驱动能力和响应速度上,都全面超越了传统的电子管方案!这完全是根据李卫东同志的设计图纸一步步做出来的。”

“好!”张启明点点头,语气坚定,“还是要亲眼看看。

带路吧,我们去车间,见识一下这位“卫东之刀’的锋芒。”

在保卫科长陈卫国的带领下,一行人穿过嘈杂的备料区和轰鸣的锻造车间。

空气里混杂着铁锈、油料和些许臭氧味。

巨大的龙门吊从头顶滑过,阴影随之移动。

当他们走进位于总装车间深处、被隔出的“重点技术特区”实验室时,一股新机器特有的金属、油漆和松香味道弥漫开来。

实验室中央,一台结构紧凑、涂着深灰色漆、泛着金属冷光的崭新机床静静矗立。

和车间里那些老设备相比,它显得格外现代和精干。

机床旁,一位穿着深蓝色工装、正专注工作的年轻工程师,半跪在打开的控制柜前,手中的工具在密集的线路间稳定操作。

他似乎并未察觉身后的动静。

助手张建国和朱永良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操作和仪表读数。

“李工,控制回路阻抗复测正常。”

张建国低声汇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