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厂会议(2 / 2)

头,神色积极。

但反对的声音立刻响起。

资格很老的工程师王工忍不住了,眉头紧锁,直言不讳地提出异议:“李工的想法听起来效率高!但是,我有两点疑问!第一,”

他看向李卫东,问题直指要害,““图纸完全正确可行’这个标准谁来定?如果其中某个零件的设计有误,可能连带一堆做好的零件都废了!不同模块之间怎么连接、接口尺寸这些关键问题,在最终总装图出来之前,怎么保证百分之百不出错?“画好一张造一张’,听起来更像是边摸索边干的作风,跟我们厂几十年严谨的设计制造流程不太符合!第二,”

他转向李怀德和刘工,“这新的晶体管技术真的成熟到可以支撑这种激进的流程变动吗?就算那个管子的核心通过了实验,后面的机械结构强度、寿命测试、甚至加工工艺的稳定性,能经得起这种环节交叉吗?别最后效率没上去,反而弄得零件加工和装配上打架,互相不匹配,搞成一堆装不起来的废件!这造成的损失谁来负责?李工个人承担得了吗?”他的质疑句句落在流程和风险点上。

会议室的气氛明显凝重了一些。

几个原本有点意动的人也变得迟疑。

杨书记依然没表态,默默地抽着烟。

李怀德正想说话,刘工抢先站了起来,脸色因认真而显得有些激动,但他尽量心平气和地回应:“王工提出的担心我们可以理解。

但我要强调两点:第一,我们的图纸审核绝不是走过场!每一份模块图纸,包括里面的每个零件图、技术参数、尺寸配合,都必须经过专家小组、由我主持的严格审核,确保其在设计上完全没问题、能实现功能后,才会放行制造!王工,技术科做事是有规矩、有标准的!

这个标准我们会死死守住!第二,关于协调问题,这恰恰是李卫东方案改进的重点!老模式里,总图出来后再做零件,接口问题一样存在,等到总装时才发现问题岂不是更耽误事、浪费更大?

现在把模块制造提前,要求在设计单个模块时就把它跟其他部分的连接方式(接口尺寸、信号方式等)考虑清楚,做成标准要求单、随图纸一起提交审核!发现接口问题反而能在设计阶段就暴露、就解决!这叫“把问题提前解决’,而不是让问题在最后爆发!”

他的语气提高了几分,“工艺和结构难度?只要确保图纸是正确的,后面的工艺执行就是车间操作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