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刚刚焊上去的、极其宝贵的晶体管!
工作间里的空气仿佛僵住了。
浓重的焊锡焦糊味弥漫开来,夹杂着挫败感。
朱永良和熊志鸿手足无措。
张建国看着被烧坏的地方,心里又懊悔又沮丧一一大半天的辛苦,眼看就要有进展了,却因为一个焊接工艺参数的微小偏差,全毁了!
他深深自责:要是刚才不着急提速,没自作主张调高了回流焊的温升曲线(李卫东原本建议保守稳妥为先),会不会就不会出这事?
“………是我的错……”张建国声音低沉沙哑,语气无比沉重。
李卫东的心也猛地往下一沉,那感觉就像精心设计的东西眼看着就要毁掉。
他立刻切断了电源,但已经晚了。
他凑近仔细检查那片区域,眉头紧锁。
沉默了片刻,他脑子里迅速分析烟雾形态和残留物。
张建国等着他开口,以为会是严厉的批评。
然而,李卫东抬起头,表情虽然凝重,却没有指责的意思,反而非常冷静地分析:“不太对劲。这烟的颜色和冒出的速度……短路肯定发生了,但可能还有别的问题。
张师傅别着急,大家先别动设备。
朱永良,把刚才焊接过程的温度曲线监测记录调出来,特别是出现异常时的精确时间和温度峰值是多少。
熊志鸿,拿小探针仪表测量一下那块烧毁区域的电源回路现在的电阻是多少。
张师傅,我们检查一下这块板上焊锡膏涂布的情况,看看均匀度和厚度有没有问题?”
他快速清晰地分派了任务。
没有埋怨,只聚焦于怎么解决问题。
这份面对失败的镇定,让沮丧的小组成员也稍稍稳住了心神。
李卫东的判断是对的!经过仔细排查,不仅是因为张建国略调高温升曲线导致焊锡流动性稍好,这是诱因之一,
更关键的是,之前负责用刮刀涂焊锡膏的另一位年轻助手,轮班的女工,经验还不足,在靠近某个元件的位置时,手不小心有点晃,在那个区域多涂了一点焊锡膏,导致局部焊料过厚。
厚的地方在高温回流时更容易失控流淌形成锡桥。
而短路瞬间的大电流,又超过了附近一个小保护电阻的承受能力,引起了小规模爆裂和锡珠飞溅,进一步扩大了短路范围,最终烧毁了相邻的晶体管。
找到了确切的原因,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向。
李卫东立即进行调整:焊锡膏改由他自己亲自操作,使用特制的超细针尖点涂器,一点一点地,精确控制每一个焊点上的锡膏用量和厚度,保证各处涂抹均匀一致。
同时,回流的温度控制也回到了最初更保守、更稳妥的参数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