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还没完全好,不能提重物,但是来迎亲没问题。
一行人来到庙岭李家,受到了李家亲朋好友的热情接待。
不管日子过的再怎么艰难,女方这边咋地也得预备两桌饭菜,招待迎亲的人。
当然了,这也就是走个过场意思意思,谁也没有真甩开腮帮子猛吃的,都是夹两筷子就拉倒。婚事一切从简,也没那么多的讲究。
冯立民见过了丈人、丈母娘,然后进东屋上炕,跟身穿红棉袄、黑裤子的新娘李永翠并肩坐着。然后新娘子家过来个小姑娘,上前给冯立民胸前别一朵红花,冯家也过来个小姑娘,给李永翠胸前别一朵。
有人端来一碗放着荷包蛋的宽心面,小两口各自咬了口鸡蛋,再吃口面条,走个过程。
之后李永翠的弟弟上前来,给姐姐穿上鞋,说几句吉祥话,冯立民的弟弟过来拽新娘子一把。新娘子的大哥上前,背起来新娘子就往外走,来到大门外,才把人交给了冯立民。
送嫁的亲戚朋友,抬着两口花曲柳面儿的箱子,还有其他东西,也一起跟着出了李家。
新娘子的爹娘跟着出来,站在大门口,依依不舍的看着闺女和姑爷。
“往后你俩就是一家人了,两口子在一起过日子,难免有个磕磕碰碰,要互相担待。
立民啊,翠翠要是有哪里做的不好,你跟我们说,别跟她闹。”
新娘子的母亲,抹着眼泪对冯立民说道。
“爹,娘,你们放心,我会对翠翠好的。”
冯立民站在老丈人、丈母娘面前行了个礼,郑重的向二老保证道。
回程路远又难走,不能耽误时间,因此李家夫妻只叮嘱了两句,便挥挥手,目送迎亲队伍离开了。都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这冰天雪地的,往山下走可不容易,一个不小心就不知道哧溜哪个山沟里去了。
更何况,这送嫁的人还带着些东西,更得小心。
冯立民一直拉着李永翠的手,扶着她小心翼翼的往山下走,费了不少工夫,一行人总算到了大营岔道囗。
这边有爬犁等着呢,于是把新娘的嫁妆都放到爬犁上,众人也坐上爬犁。
赶爬犁的人一甩鞭子,马儿撒开四蹄儿往前跑,很快就回到了太平沟。
冯家这边,早早就准备好了,一见迎亲的队伍回来,立刻点燃了挂在园杖子外的鞭炮。
村子里那些孩子,一个个都捂着耳朵咧着嘴,只等鞭炮放完了,他们好冲上去抢那种哑炮玩。冯立民的母亲在亲戚们的拥簇下从院里出来,正好新郎新娘下了爬犁。
新娘子亲亲热热叫了一声娘,将一朵红花别在立民娘头上。
立民娘高兴的,赶紧塞了个红包给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