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求人办事儿,不好空着手。”
王金花这辈子,没出嫁的时候听父母的,嫁给沈兴成之后听丈夫的,丈夫没有了就听公婆的。
现如今儿子长大成人了,王金花就听儿子的。
家里的钱都是儿子挣来的,儿子要干啥她都全力支持。
就这样,吃过早饭后,沈国栋先是去仙人桥供销社买了两包炉果、两个罐头,然后拎着东西走小道,直奔东江沿大队。
等沈国栋来到东江沿大队的时候,都快十一点了。
进了屯子,随便找个人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合着赵家是东江沿大队的大户。
赵双喜家里兄弟六个,他是老幺。
沈国栋按照人家的指点,来到了村子中间的一户人家门外。
这家的院子很大,周围园杖子都是一人来高,手臂粗的木头杆子夹起来,全都一般高,齐刷刷的格外利落。
院子里坐北朝南六间房子,青石打底儿砌到窗口以下,上面垒的应该是土坯,外墙用黄泥抹的光滑平整,房顶苫盖木瓦。
虽说眼前这房子比不上砖瓦房那么气派,在如今这年月来说,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白天,大门敞开着,沈国栋往门口走了两步,伸头往里面喊了声,“双喜在家么?双喜?赵双喜。”
六间房开两个房门,这时东头的房门敞开了,就见到一个小伙子从里头出来。
“谁啊?”小伙一边问,一边往外走,刚走到一半儿,看清了来人,立刻高兴起来。
“哎呀,是国栋,你咋来了?我还想说呢,这几天不忙了,去太平沟找你。”
双喜认出了沈国栋,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近前,笑着将沈国栋迎进院子。
“上回你不是跟我说,你想淘登棵好点儿的枪么?我还真就帮你踅摸着了。”
“真的,哎呀,那可太谢谢你了。”沈国栋一听大喜。
这些日子,他也没少打听,但太平沟那边打猎的人少,大营和仙人桥倒是有人打猎,可人家的枪都自己用,不往外卖。
沈国栋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供销社就卖枪,连五六半都能买到。
昨天在县供销社的时候,他特地打听了一下,人家说只有枪药和子弹,没有枪。
主要是才建国没多少年,民间什么枪都有。
民国那会儿老张规定的,家里有三十亩地以上的农户,都得购买枪支。
再加上抗日、解放战争,小倭子、老毛子的枪在东北非常多。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旧点儿也能用,没必要买新的,因此供销社也就没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