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1章 配盐水(1 / 2)

“学的理论。”

赵洪瑞和其他三人面面相觑:“就是烹饪概论,中餐烹调技术啥的。”

“还有烹饪原料加工技术。”

“冷菜制作和食品雕刻也学了,但刚开始也是纯理论。”

“成本核算也算吧?”

听着他们的回答,李启文忍不住摇了摇头:“学厨哪有空口白牙干学理论的?没有实操吗?”“有的。”

黄钰回答:“学几节理论课以后,就开始实操了,就是让我们练翻锅,锻炼腕力。”

“乱来,怪不得你们连火候都不会看。”

李启文无奈吐槽了句,才解释:“如果是古代学厨,肯定是先从杂活干起来。

挑水、劈柴、洗菜,这些力气活,都是学徒干的。

师傅会通过这些活,观察学徒的耐心和品性。

而且这些力气活也可以打熬身体,锻炼力气。

厨师是力气活,要是身子骨不强,站都站不下来,更别说做菜了。

但力气活顶多干三个月,就得教基本功了。”

他说着,指了指灶台,和一旁的案板:“学徒要学的基本功,就两样,一个磨刀,一个烧火。”“这两个基本功,是要练一辈子的。

因为它代表了厨师的两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手艺,刀工和火候。”

黄钰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问:“那调味呢?”

“调味当然也很重要,但你听没听过,众口难调这句话?”

李启文解释:“不同地区,不同菜系,用的料都不一样,口味更不相同。

一家人里,老人和小孩子吃盐的咸淡,也都不一样,很难有定论。

调味里面的门道,就连成熟的厨师,都得花一辈子功夫去琢磨。

学徒时期,能掌握蒙眼辨香料,配盐水,就已经可以了。”

赵洪瑞听得入神:“蒙眼辨香料我知道,配盐水是什么意思?”

“就是师傅进厨房,往一碗水里撒一把盐,然后让学徒配一碗咸度一模一样的盐水。”

“这怎么可能?”

赵洪瑞脱口而出。

对于他而言,蒙眼辨香料的难度并不大。

只要不是味道太小众,他没吃过,或者味道很接近,同一品种的香料,他基本上都可以分辨得出来。他甚至可以蒙眼尝出大红袍花椒和青花椒的差异。

但配咸度一模一样的盐水,那难度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盐放多了,是拿不回来的。

如果不能一把放到精准,就只能一点一点的加。

而且顶多也只能放到接近,绝不可能调配到完全一样。

对于味觉灵敏的厨师来说,5.555克的盐,和5. 444克的盐,配出来的盐水,味道都是不一样的。见他惊讶,李启文却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

跟着,李启文就冲碗橱抬了抬下巴,示意:“你去配一碗盐水来,别让我看到。”

赵洪瑞闻言,左右看了眼,略一思索,就回身去碗橱里拿了两个一样的碗来。

其他三人见状,也一窝蜂的跟了上去,围在他身旁,挡在了他和李启文之间,还不时回头看李启文,确保李启文没有偷看。

而李启文却只是拿着筷子,吃着菜,视线半点都没往这边偏过。

赵洪瑞拿过盐罐,舀出了一满勺盐,然后用筷子拨平,再抖了抖,抖到只剩下三分之一。

“这些行不?”

他小声冲身旁三人问。

“行。”

“可以。”

“就这些。”

三人低声说着,看着他把盐倒进了碗里。

他从水缸里舀出了一瓢水来,倒入了碗里。

清水将碗中的盐冲散,盐沫迅速化入了水中。

跟着,他就端起了碗来,往李启文那边走去。

曹文宇和楚浩翔则拿起了空碗,水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