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青云路墨(2 / 2)

、青墨、茶墨等等的特殊颜色的墨。

其中松烟墨是最贵的,因为松烟制墨需要用粗壮且油脂丰富的古松。

到了宋代时期,古松的数量就很少了,所以才催生出了油烟墨。

不过松烟墨也一直没有消失,到了明清时期,也一直都有,只不过都用在中高端产品上。

这款青云路墨,就是用松烟墨做的。”

听着李启文的接扫,高天风越听越迷糊:“油烟?不是做墨吗?怎么扯上油烟了?”

“墨就是用烟做的啊?”

李启文疑惑的瞅着他:“你不会不知道吧?”

“用烟做?”

高天风一脸震惊:“墨不是用煤做的吗?烟怎么做墨?烟是气体啊!”

李启文无语的看着他,摇头叹息。

一旁的吴梦梵则笑着给他解释:“烟是固体小颗粒,初中物理就学过。”

“不学无术啊!”

李启文叹息着吐槽他,见他翻起了白眼,才笑着解释:“最早的墨的确是用木炭、煤炭做的,捣碎磨细以后再加清水,就是墨汁了。

但那样的墨汁就算磨得再细,也还是有颗粒感。

所以古人就想要寻找更细腻的碳灰来制作墨汁,后来就发现了用烟灰来制墨。

曹植的诗里就写了,墨出青松烟,说明那时候的人就已经知道,收集松木燃烧产生的烟尘可以制作墨了。

烟尘就是植物没完全燃烧产生的气化物,遇冷凝固就产生了烟灰。

你不是说我家的厨房顶棚不干净,被烟熏黑了么?那上面的灰,其实就是制墨的原料。”

“哦!你说的是烟灰啊!”

高天风恍然大悟:“我还以为是那种气体烟呢!那没事了。”

说完之后,他又回忆了下,才反应过来:“诶?等一下,用那种烟灰做墨?那效率也太低了吧?”“当然低了。”

李启文笑着解释:“古代想做一块好墨,要经过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装潢等等一系列工序。

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两三年才能产出成品的墨来,不然为什么说一两徽墨一两金呢?

就这种青云路墨,在当时的价格,就已经是一斤三十两白银了。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一斤墨就相当于三万块钱。

要不怎么说穷人念不起书呢?没钱连墨都买不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