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真是让人难得片刻清闲。而同样的,随着齐国的覆灭,庄渊在楚国的威望和人气也达到了顶峰。
很多时候战争确实是解决一些问题的好手段,不管国内矛盾如何,只要能打一场胜仗,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就比如起义军的问题,因为这一仗,整个瓦解分化进程骤然加快了不少。
可旧的问题差不多快解决了,骤然吃下这么大一块疆域,新的问题自然也就冒了出来。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迁都的事一
在灭掉齐国后,迁都的事就一直在庄渊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而他之所以考虑迁都,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也有战略上的考量。
如今疆域扩张,寿春再作为楚国的政治中心,它的战略位置已经不太合适了。
光是寿春的位置,就太过于偏西,难以顾及新占据的齐地。
寿春虽然繁荣,但新占领的齐地拥有更发达的盐铁业和农耕区,如果都城的位置无法统筹两地资源,那么齐地的经济潜力将难以转化为真正的国力。
另外,别看寿春有淮河与八公山作为屏障,但秦军若从南阳盆地东进,仍然可以截断寿春与楚西部的联系,万一到时候齐国的旧贵族叛乱,那么东部就需强力的威慑,以寿春的位置根本无法兼顾两头。种种原因的考量之下,庄渊在处理各项事务的同时,也在跟陈平他们商议迁都的事。
陈平和曹参他们也都认可庄渊迁都的想法,经过一番选址,最后庄渊和陈平他们选择了彭城作为新都。说彭城,可能多少有人不清楚,但它其实还有个名字叫【徐州】。
彭城地处泗水与汴水交汇处,可以做到北扼齐鲁、南控江淮、西联中原。
比如向东的话,顺泗水五日左右,就可以直抵齐地核心曲阜和临淄,方便到时镇压叛乱以及征收赋税。而向西的话,经过睢水可以连通陈郢,维持对于楚国西部的控制。
另外就是彭城的水运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物资调配成本,如将齐地海盐输往楚腹地等,都将十分便捷。当然了,迁都彭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彰显楚国经略东方的雄心,打破以往偏安一隅的状态。想要做大事,首先就得把态度表出来,否则别的不说,光人才就很难吸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