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书信快速阅览,信中于阗王尉迟曜恳求唐军发兵救援。
“目前于阗国情况如何?”
李不动声色问道。
于阗使者声音有些哽咽说道:“回禀陛下,微臣出发前吐蕃大军距于阗国还有三日路程,王上已动员全国壮丁誓死抵抗,然而于阗国兵力严重不足,恐难抵挡吐蕃大军。”
李椒闭上眼睛叹了口气,良久后缓缓睁开眼,他声音沙哑而疲惫说道:“使者,非是朕不愿相助,实在是大唐无能为力。”
于阗使者难以置信抬头看着李椒,他本以为能够搬来救兵,没想到却是这样结局。
李椒只能耐着性子解释道:“从拨换城到于阗国,这中间路程将近一千里,就算朕马上发兵支援,估计还没赶到,恐怕于阗国就已失守。”
“况且朕这拨换城只剩下五千军队,接下来还要安置两三万疏勒百姓,若是派兵援助于阗国,那么拨换城就会形同虚设。”
于阗使者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哀求道:“陛下,于阗国若是灭亡,吐蕃下一个目标就是拨换城,唇亡齿寒,还请陛下三思啊!!!”
李椒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确实无兵可派,最终只能沉重说道:“你休息片刻后回去告诉于阗王,他要是守不住就带着于阗百姓向北撤退,朕会在拨换城接应你们。”
于阗使者一脸绝望看着李椒,他也知道再无转圜余地,于是只得叩首离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万疏勒流民陆续安置在城内临时搭建的营帐中,鉴于每天消耗着大量粮草,因此李椒不得不实行配给制,确保每个人都能分到最低限度的食物。
疏勒王裴冷冷虽然因亡国而悲痛,但是仍然尽力协助管理疏勒流民,在他的帮助下,拨换城的秩序得以维持。
一个月后。
一骑快马冲破晨雾驶向拨换城门,传令兵嘴唇干裂满身尘土,显然是经历长途跋涉,他刚进入城门就几乎从马背上摔下来。
“于阗急报!!!”
传令兵在内侍带领下急忙前去觐见李做。
李椒见到传令兵这般着急,他心中顿时升起不祥的预感。
传令兵气喘吁吁禀报道:“陛下……于阗国……没了……”
尽管早有预料,李椒还是感到一阵眩晕,他强自镇定问道:“快把详细速速说来。”
传令兵呼吸急促说道:“吐蕃大军围城十日,最终还是攻破于阗国都,国中无数百姓遭到屠杀,于阗王收拢两万军民突围而出,正沿着玉河(和田河)北上向拨换城而来。”
“奈何途中缺少粮秣,百姓饥寒交迫,于阗王恳请陛下准备粮草接应,救民于水火之中。”李做沉默良久点头说道:“好,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传令兵听到这命令后老老实实退下。
李适见到传令兵离去这才开口说道:“父皇,拨换城中存粮本就不多,还要接济三万疏勒流民,眼下若是再接纳于阗流民,那接下来这日子可就难了。”
“再难也要接济!”
李椒攥紧拳头突然提高声音:“莫非你要朕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在路上吗?只要顺利把这疏勒和于阗两国流民安顿下来,那么就能在城外开垦田地,如此我们才有更多粮秣。”
“拨换城撑不下去也没关系,亦可派人前往龟兹镇向白孝节求援借粮。这龟兹国有十几万人,国力较强,必然会有余粮可借。”
拨换城位于拨换河之畔(阿克苏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这片区域还是安西都护府的沙漠绿洲,确实有大量荒地可供开垦。
十天后。
第一批于阗流民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他们蹒跚而行如沙漠中的蚂蚁,渺小而坚韧,一步一个脚印顺利抵达拨换城。
李椒亲自让人带着粮食出城迎接,当他看到于阗流民的惨状时,即便是见惯战乱场面的他,内心还是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