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57章 外强中干的回纥汗国(7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7章 外强中干的回纥汗国(7K大章)(3 / 6)

虽然郑虔看似温和的开场,但却为接下来的话语定下基调。

紧接着他突然话锋一转,语调变得凝重而沉痛说道:“然而司徒只言灭国之功,可曾想过我大夏最大敌人向来不是回纥汗国,而是西北吐蕃以及残唐势力。”

“司徒认为拔野古和骨利干乃是狐兔之性,不见我王师铁蹄,不肯尽力,此言老臣亦不否认。”“只是我朝大军出塞与回纥主力鏖战于漠北草原,即便胜利那也会损失惨重,届时王师精锐折损元气大伤,这刚刚归附的拔野古和骨利干见我力衰,焉知不会效仿回纥旧事?”

“此非老臣臆测,实乃草原弱肉强食,反复无常之本性使然。今日拔野古和骨利干能够畏惧回纥汗国而归附我朝,那么明天就会因回纥汗国衰败而背叛我朝。”

“移地健虽行不义杀兄弑父,然其能于顷刻间掌控回纥汗国,足见其手段狠辣,绝非庸碌之辈。”“回纥汗国控弦之士高达二十余万,我朝远征胜算几何?如若战事迁延,旷日持久,那我大夏就要面对吐蕃和回纥的两面夹击。”

“眼下南诏国已经答应弃暗投明归顺大夏,吐蕃见到南诏倒戈必会不满。无论大夏朝廷愿不愿意打,夏蕃两国很快就会迎来全面战争。”

“可陛下偏偏在这时候发兵讨伐移地健,若能灭掉回纥汗国自然可喜可贺。可要是出师不利,那我大夏接下来就要面临移地健的报复。”

文武百官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郑老所言不无道理!”

“是啊,正所谓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

“安守忠和李归仁两位国公已然走马上任,是不是应该派人把他们追回来?”

姜天骄突然从皇位上站起身来,他走下玉阶对着文武百官说道:“自古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今日尔等各执一词,反倒徒增烦恼。朕与三品以上官员共定此事便可,其余爱卿暂且退下吧!”

三品以下文武百官井然有序离开含元殿。

姜天骄来到郑虔面前开口说道:“老爱卿,俗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前线诸将的身上。可你所虑不无道理,不知你有什么方略献给朕?”

郑虔倒也没有想要让姜天骄取消军事计划,他唉声叹气说道:“既然陛下圣意已决,微臣自然不敢多加赘言。”

“若是此战我朝出师不利,微臣以为上上之策当是效法古之圣王,颁下明诏痛斥移地健杀兄弑父之罪,昭告铁勒诸部其不义。”

“陛下应该遣使拉拢铁勒诸部,册封其部落首领,赐予印信、锦袍、财帛,以示我大夏之怀柔,同时令其出兵讨伐移地健,明言凡有斩获,夺其土地、牛羊、人口皆归其所有,此乃以夷制夷之良策也。”“回纥仅仅只是铁勒诸部之一,铁勒诸部有陛下诏令这面大义之旗,又有实际利益在前,岂有不争先恐后之理?”

“铁勒诸部皆为回纥汗国的胡人部落,习性相通,攻伐更易,无论最终是回纥胜,还是铁勒诸部胜,抑或是两败俱伤,其力量必然会在内耗中大大削弱。”

“而我大夏朝廷分化瓦解铁勒诸部,锄强扶弱,或稍加粮秣器械之资助,便可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待到回纥汗国的各方势力筋疲力尽,或抚或剿皆由陛下所定,此乃以最小之代价获最大之利,保社稷根基之万全之策,不再以我朝之精兵强将,去填那漠北草原之流沙。”

郑虔更多考虑的是失败了又该怎么办,他认为当前大夏国力无法同时对付吐蕃和回纥,至少也要休养生息三五年才能恢复元气。

尤其是京畿道和关内道两地正值百废待举,急需大量时间重建家园。

问题在于吐蕃不会给予大夏这么长的时间,而这才是让郑虔所烦恼的事情。

南诏国在天宝九载便跟大唐决裂转而投靠吐蕃,现在云南王阁罗凤归顺大夏朝廷,吐蕃自然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