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255章 毁佛灭道(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5章 毁佛灭道(6K大章)(2 / 5)

赏有功将士,并且按照约定封爵分土,凡是立下大功者皆可封爵世袭罔替。”

“除此之外,朕还要废黜襄阳、江陵、关西、山南西道四大藩镇,汰弱留强,编为禁军,从此归属朝廷直辖,不再委任节度使统领。”

“以蔡希德为剑南道采访使,遥辇休哥为山南西道采访使,让他们两人领兵坐镇巴蜀之地,其余诸将在局势稳定后班师回朝。”

刘晏见到姜天骄要按照约定封爵分土,他不动声色问道:“不知陛下究竟要怎么封爵分土?这终究是要拿出一个章程。”

姜天骄一脸正色说道:“既然燕王食邑是在西京长安,那朕就把功臣们的食邑分封到关中地区,这八百里秦川可都是好地方。”

“这章程朕早就拟定好了,王号不可轻易假人,非功不能封爵,故而功臣们只能封为公、侯、伯。”“公爵为国公,从一品;侯爵为郡侯,从二品;伯爵为县伯,从三品;允许爵位世袭罔替,食邑则是世袭减半。”

刘晏听闻姜天骄允许功臣爵位世袭罔替,他本来刚要开口谏言,可又听到食邑世袭减半,这才没有表示反对。

姜天骄不需要分封宗室子弟,他也没必要再去效仿大唐朝廷把爵位分为九等,直接按照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列为四等即可。

从秦汉至隋唐时期,所有爵位在历朝历代都是世袭,只不过这种世袭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世袭罔替,另外一类为降等袭爵。

世袭罔替即是继承父辈原来的爵位。

降等袭爵则是继承父辈爵位的同时,必须降等才能承袭。

例如唐中宗李显曾经册封崔玄暲为“博陵郡王”,可他这爵位无法世袭罔替,故而其子崔璩降等袭爵后变成“博陵郡公”。

大唐朝廷爵位分为九等。

一等为王。

二等为嗣王、郡王。

三等为国公。

四等为郡公。

五等为县公。

六等为县侯。

七等为县伯。

八等为县子。

九等为县男。

虽然大唐朝廷在爵位制度上处理得很好,无论是功臣还是宗室,大部分人爵位皆为降等袭爵,五世而除,但是问题在于食邑不因爵位降等而减少,搞了半天还是治标不治本。

直到李隆基登基为帝以后,他大幅削减功臣和宗室的封户,不再轻易赐予功臣食邑,这才总算做到标本兼治。

然而李隆基在食邑制度上实在有些矫枉过正,就连王忠嗣这种拥有灭国之功的盛唐名将,终其一生也没得到食邑赏赐,反倒显得过于抠门。

如今姜天骄想要通过封爵分土换取各路节帅的兵权,那他就不可能太过吝啬,毕竞在楚汉争霸中项羽死后爆金币,这都能爆出五个列侯。

杨喜抢到项羽左腿封为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户。

王翳抢到项羽头颅封为杜衍侯,食邑一千七百户。

吕马童抢到项羽零碎骨肉封为中水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吕胜抢到项羽左臂封为涅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杨武抢到项羽右脚封为吴房侯,食邑七百户。

这五个列侯能够得到这么丰厚赏赐,从这里就能看出汉高帝刘邦确实是个出手阔绰的人,往后帝王再也无人像他这般大方。

大唐开国第一功臣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元年册封他为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这跟汉高帝刘邦比起来就显得小家子气。

洛阳城,崔府。

阿史那承庆离开皇宫后来到崔府拜访崔乾佑。

本来崔乾佑是在淮南道担任采访使,随着当地局势稳定下来后,姜天骄立刻把他征召到洛阳担任左骁卫大将军。

崔乾佑倒也不敢违抗姜天骄的旨意,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有了软肋,行事作风自然不像以前那般肆无忌惮。

阿史那承庆跟崔乾佑关系非常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