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待过,所以他跟郭子仪和郭曜父子两人自然认识。
虽然李归仁好不容易逼降郭子仪,但是他始终高兴不起来,内心不由自主暗道:“既然郭子仪没有参与围剿同罗部众,那我又何必对他痛下杀手,不如就接受他的请降。”
李归仁不敢把怜悯之心暴露出来,他故意在脸上露出极其恶劣的笑容,伸手掐住郭曜的喉咙说道:“回去告诉你父亲郭子仪,我李归仁接受他的请降。”
“明天午时让他亲自带领唐军将士解甲弃戈,本将军在西水城恭候大驾!”
“滚!!!”
李归仁一脚直接把郭曜踢翻在地。
郭曜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这充满羞辱的府衙,他踉跄着爬上马背,紧握着那柄仿佛有千钧重的佩刀,麻木不忍冲回属于父亲的血色黄昏。
残阳的最后一丝余晖,如同垂死者不甘的叹息,挣扎着沉入西山。
郭子仪在高坡之上依旧保持着儿子离去时的姿势,好似一尊凝固在暮色中的青铜雕像。
只有那指节发白的手,以及顺着霜鬓滚落的浊泪,昭示着这尊石像内里正经历着怎样的惊涛骇浪与焚心蚀骨。
郭曜胯下坐骑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他滚鞍落马脚步踉跄,几乎是扑倒在郭子仪马前,脸上再无半分血色,只有纵横交错的泪痕。
“父帅,李归仁让您明天午时带领全军将士解甲弃戈。”
郭子仪听到李归仁这要求后,他缓慢抬起手来解开系在颌下的丝绦,沉重的凤翅盔被他轻轻摘下,露出满头霜染的白发,在暮色中格外刺眼。
直到这时,全军将士这才意识到,郭子仪已是高达六十三岁的老将。
郭子仪之所以向李归仁投降而非安太清,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李归仁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好歹也曾为朔方军的大将,彼此之间真可谓是知根知底。
“父帅!”
郭曜站起身来想要替他拿着凤翅盔。
郭子仪抬手格开儿子手臂,他从战马背上下来,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开始解开腰间那条象征着统帅权威的玉带,很快就把整套铠甲脱了下来。
当最后一件甲胄部件也被解下,郭子仪身上只剩下那件单薄的麻布战袄,他微微佝偻着腰,白发在风中凌乱飞舞。
现在郭子仪威仪已经荡然无存,此刻他只是一个败军之将而已。
翌日,午时。
郭子仪带领唐军将士来到西水城下解甲弃戈,他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双膝重重跪倒在沙砾的土地上。“罪人……郭子仪……亲率麾下将士……在此向李将军……请降……”
郭子仪声音干涩嘶哑,每一个字都带着沉重的喘息,两滴浑浊的老泪,无声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砸在干燥的尘土里。
无数道目光如同冰冷的毒刺,狠狠扎在那跪伏于尘埃之中的苍老脊背上。
唐军将士纷纷闭上眼睛,没人敢去注视郭子仪的狼狈模样,个个都是紧随其后匍匐在地。
李归仁见到郭子仪按时来降,他命令夏军将士打开城门,第一时间接收唐军降卒的武器铠甲。随着唐军降卒的武器铠甲尽数都被收走,李归仁脸上这才露出胜利笑容,他看着那个曾经高山般需要仰望的身影,现在卑微匍匐在自己面前,巨大的满足感充斥着他的胸腔。
只不过李归仁脸上得意之色很快僵住,他记忆仿佛回到七年前。
天宝十一载。
关内道,九原郡。
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率领十几万同罗部众北逃叛唐,他命令李归仁率领一万同罗骑兵包围横塞军城,以防朔方军出城追击。
横塞军城是同罗部众北逃路上最后阻碍,而这横塞军使就是郭子仪。
郭子仪立于城楼最高处,他面容刚毅目光如隼,守城唐军瞬间绷紧神经,张弓搭箭蓄势待发。李归仁已经做好血战准备,他必须为同罗部众北逃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