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人随驾跟着李隆基来到骊山避寒。
安禄山的奏疏通过快马加鞭送到骊山华清宫,果然就跟阿史那承庆预料的一模一样,杨国忠没有马上交给李隆基,反而将其截留下来。
这份奏疏举荐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并且请他明年开春率兵讨伐契丹。
杨国忠立刻找来韦见素进行商讨对策。
“会微兄,这安禄山怎么不恨他杨光翙?还上奏举荐他为河东节度使?他们两人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杨国忠果然开始猜忌杨光翙。
韦见素认为杨光翙没这骑墙的胆量,他皱着眉头说道:“我看不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反而觉得这是安禄山的阴谋诡计。”
“你看这信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请他杨光翙明年开春率兵讨伐契丹,我就担心安禄山会借着战事陷害于他。”
“右相不妨奏请陛下委任杨光翙为太原尹,让他兼任北京副留守坐镇太原城,这样就有理由名正言顺拒绝安禄山。”
“我们好不容易通过杨光翙控制住河东军,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涉险上战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杨国忠犹豫片刻还是答应下来:“那就按照你的办法行事,真是便宜他啦。”
“那么你我就去面见陛下吧。”
韦见素拉着杨国忠去见正在避寒度假的李隆基。
在杨国忠和韦见素的举荐之下,李隆基提拔杨光翙为太原尹兼任北京副留守。
杨国忠故意把安禄山的奏疏扣下几天,他再呈交李隆基览阅批示。
由于这件事情涉及到河东节度使,所以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人不能自作主张,必须交给李隆基做出批示。
李隆基已经提拔杨光翙为太原尹兼任北京副留守,那他当然不会答应安禄山的请求,反而要求他速速讨灭契丹。
安禄山通过以退为进顺利保住河东节度使的官职,这为他日后诛杀杨光翙奠定基础。
杨光翙晋升为太原尹兼任北京副留守,他没有如愿以偿当上河东节度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跟安禄山虚以委蛇。
河东藩镇的争夺战宣告一个段落。
这场争夺战以安禄山的惨败而告终,但他紧接着又遭遇到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