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踢球的时候要称GOAT> 第95章 永远别在战场上留下把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永远别在战场上留下把柄(3 / 6)

刚看到文托拉和塞雷多娃在那边开了瓶唐培里侬,据说还有从巴黎空运来的马卡龙。”

杜晨犹豫地看了眼罗伊,后者对她点点头。

莱萨立刻捕捉到这个细节,红唇勾起一抹了然的微笑:“放心,我们会把你的足球先生照顾好的。”她凑近杜晨耳边,用带着葡萄牙语口音的英语低语:“而且那边有几个《Vogue》的编辑,你们可以认识认识。”

特雷泽盖诧异的皱眉。

目光在罗伊和意大利球星们之间来回扫视一他们熟稔的互动,默契的玩笑,仿佛多年老友。特雷泽盖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心想:我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他们什么时候这么熟了?

皮尔洛似乎察觉到特雷泽盖的困惑,举杯向他示意:“别介意,我们只是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位朋友在电台的“精彩发言’。”

他抿了口红酒,意味深长地补充道,“特别是关于韩国足球那段。”

特雷泽盖这才恍然大悟,无奈地摇摇头:“看来我错过了一场好戏。”

罗伊在电台节目中对韩国足球的犀利点评,原本只是一个地区性的节目,却因为欧冠和媒体的炒作而出圈,在意大利足坛引发了强烈共鸣。

当他说出“韩国国家队的比赛比韩国陆军更残酷”这句话时,正好戳中了意大利球迷的痛处-一2002年世界杯上,意大利队正是被韩国队淘汰出局。

再加上他在欧冠比赛中让韩国核心朴智星疲于奔命,第一个进球踩球转身戏耍李荣杓。

这段采访被意大利各大体育媒体争相转载:

《米兰体育报》标题:“罗伊替我们说出心里话!”内容节选了罗伊关于韩国足球的全部发言,特别用加粗字体标出了“问问意大利球员就知道”这句话。文章还配发了2002年托蒂被红牌罚下的照片。《罗马体育报》标题:“终于有人敢说真话!”除了完整转载采访内容外,还特意短访了几位参加过2002年世界杯的意大利国脚。托蒂在采访中表示:“罗伊说出了我们憋了一年多的话。”《都灵体育报》标题:“总会一些法国人很懂“意大利足球’”用一个整版报道此事,不仅刊登了采访全文,还详细分析了罗伊每句话背后的含义。文章最后写道:“虽然罗伊不是意大利人,但他比很多本土球员更懂意大利足球的心。”

《晚邮报》体育版标题:“足球场上的语言大师”重点报道了罗伊发言后意大利球迷的反应。舍甫琴科则优雅地举了举香槟杯:“你一周前对埃因霍温的那个进球很漂亮。”

乌克兰人的英语带着东欧腔调,但字正腔圆。

2002-2003赛季,国际米兰前锋维埃里在进球后掀起球衣,露出胸前背心上的红心,引发媒体热议,成为独属于那个赛季的独家记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并非浪漫宣言,而是为意大利时装品牌“甜蜜岁月”(Dolce & Gabbana副线)的广告造势。

这一举动,标志着意大利足球商业化的新阶段一一球星不再只是球场上的英雄,更成为行走的广告牌。2003-2004赛季开始,越来越多的意甲球星开始跨界时尚,甚至将球场竞争延续到T台上:因扎吉的忧郁气质深受阿玛尼青睐,多次为品牌走秀;罗马队长托蒂代言本地服装品牌,广告中自嘲“我不是模特,但衣服好看”,他是懂幽默的;内斯塔的贵族气质与范思哲的奢华风格完美契合,范思哲甚至为其定制广告词:“防守如同高级定制,精确、优雅、无可挑剔。”

意甲联盟一度考虑禁止“带有商业性质的庆祝动作”,但最终未实施。

保守派批评:“球星应该专注踢球,而不是当模特。”

革新派认为:“足球需要多元化发展,时尚是提升影响力的途径。”

这是一桩三赢的生意,品牌方借助球星影响力打开市场、球员获得丰厚代言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