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一介国公府说的算。但同样,也不是蜀王府说的算。掌管栈道,是当今天子特旨许诺与李家的。你们一王一宗,就这么上门逼讨,又将圣意放在何处?”赵煦闻言却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道:“若无京中圣意,本世子又怎会随便上门?”
说着,他从袖兜中拿出一支明黄卷宗。
卷宗展开的瞬间,厅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卷宗边缘绣着精致的云纹,龙凤起舞。
正中盖着一方朱红玺印,刻着“寿康宫监国之宝”六个大字,字迹雍容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赵煦捏着卷宗的一角,得意地晃了晃,声音拔高了几分,道:“李大人,护国公,都看清楚了么?这是太后娘娘的懿旨!如今陛下年幼,太后娘娘监国,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娘娘定夺……包括这大元山栈道的归属。”
他手指点在懿旨上,一字一句念道:““大元山栈道贯通南北,收益丰渥,当收归朝廷管控,由蜀王府与青城剑派协助监管,所得赋税半数解送京城,以充国库。’”
念到“协助监管”时,赵煦的眼神扫过李德隆,满是挑衅道:“太后娘娘说了,李家守栈道两年,也该歇歇了。再说,如今京城用度紧张,北边要防蛮族,南边要修河堤,哪一处不要银子?你李家总不能看着朝廷为难,攥着栈道不放吧?”
李德隆的脸色彻底沉了下去。
他当然知道太后监国的事,自小皇帝赵元隆登基,太后就以“皇帝年幼”为由垂帘听政,这两年更是一步步揽权,连兵部、户部的权力都抓在了手里。
可他没想到,太后竟会把主意打到大元山栈道上,还拉上了蜀王府和青城剑派。
这哪里是“协助监管”,分明是明抢!
李长宁站在一旁,眉头拧得更紧,道:“太后懿旨虽重,可当年先皇曾亲口许诺,栈道由李家掌管,世代相传。如今娘娘骤然收回,怕是不合祖制吧?”
“祖制?”
赵煦嗤笑一声,把懿旨往桌上一拍,道:“如今太后娘娘说的话,就是新的祖制!再说了,李大人怕是忘了,你们护国公府的老亲家齐王府最近可不太安分。太后娘娘说了,宗室旁支当以朝廷为重,若有人敢勾结外臣,图谋不轨,可就别怪朝廷不客气了。”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在厅内。
齐王老千岁啊,算上当今天子,他已经扶了四任天子登基。
宗室里位份最高的老王,八王之中的领头王爷。
当初逆王造反,为李为舟所杀,后指点赵元隆拜齐王、大将军、大司正、司徒浩然四人为顾命大臣。这才两年多,不到三年的光景啊……
如今,竟是要诛除顾命大臣了。
按理说不应该,但想想大元山甲子年升仙会后,恐怕发生了不小的变故。
事到如今,恐怕……
这栈道,真的保不住了。
强行留之,齐王府还未倒,那个太后的铡刀,怕是要先铡到护国公府头上。
李德隆心如刀绞,倒不是舍不得这条栈道,而是惭愧丢了侄儿李为舟托付给他的李家的根基。李长安脸色也极其难看,只是,谁也没想到,太后那个娘们,吃相会那么难看……
青城山的清玄长老见两人沉默不语了,脸上露出笑意,拂尘一甩,道:“李大人,护国公,识时务者为俊杰。太后娘娘的懿旨,岂是你们李家能抗的?今日若交出栈道,大家还能相安无事。若是抗旨,恐怕……
他话没说完,厅外突然传来一阵不疾不徐的脚步声。
那脚步声很轻,却带着一股奇异的穿透力,让厅内所有人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蜀王府的护卫握紧了佩刀,青城弟子也绷紧了身子,可不知为何,他们只觉得浑身发僵,连抬手的力气都快没了。
清玄长老更是面色凝固,眼中满是骇然惊恐的神色。
厅门似是被风轻轻推开,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