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在定量恢复之后,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节奏。
只是现在峨眉酒家全天营业了,所以他下班时间又恢复了以前的九点多到家的情况。
杨涛骑车速度快,十几分钟就到家了,毕竟从西单,到南锣鼓巷也就五公里的路程。
当然因为工作下班晚,所以杨涛也就只有每天早上那段时间,才能和自己的儿子相处。
可是小家伙早上又贪睡,能够相处的时间很短。
所以现在在家里,杨涛成了和儿子最不亲近的那一个。
顾佳就不用说了,妈妈每天陪伴的时间最长,下午下班后就一直陪着他。
即便白天上班,也会上下午都分别回家一次,给小安安喂奶,再加上中午休息时间。
还有姑姑也差不多,下午放学后,就和小安安一起玩儿。
还会在晚上八点,带着小安安一起听小喇叭。
只有杨涛,就每天早上碰运气,要是儿子醒得早,还能相处一会儿。
要是哪天小安安睡懒觉了,他就一整天都没机会和儿子相处了。
这一点,从儿子开口叫人的顺序,就能够看得出来。
杨涛的儿子杨平,学会叫的第一个人并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姑姑。
谁让这会儿,四九城这边爸爸妈妈这样的口语化称呼还不太普及,更多的是叫爹和娘。
这让顾佳都觉得儿子有点没良心了,反而是小桃子笑的很灿烂。
这不枉费她叫了小安安好久的姑姑,可谓是言传身教了。
毕竞每个儿子在会叫爸爸之前,都被他爹叫了很多次爸爸。
定量恢复没几天,就到了杨涛儿子的周岁的日子。
于是乎,杨涛决定在家里大宴宾客,请老丈人一家,师父,师公两家一起庆祝庆祝。
既然要庆祝,老丈人顾堃也就想到了四九城的老礼儿。
他准备让外孙,在周岁那天抓周,为此,他准备了很多的小物件儿。
比如说一把小算盘,一个拨浪鼓,还有小木头印章,还有铜钱,铅笔,书本,戒尺等等。
这里面关于文化类的最多,显然顾堃希望自己外孙今后是个文化人。
而在这些东西里面,顾堃准备的最上心的是一本账册。
那是他的老本行,账房先生,现在叫做会计的代表物。
毕竟他就是账房先生出身,闺女现在也是会计,他希望外孙能够继承这份事业。
至于和他爹杨涛相关的,顾堃并未准备,显然他不想让自己外孙当个厨子。
倒不是看不上厨子,要是看不上的话,顾堃也不会把闺女嫁给杨涛。
而是觉得厨子太累,看看女婿就知道了,虽然早上上班会晚一些。
但是晚上下班时间也太迟了,这会儿可不是后世,晚上九点多,街面上可都没人了。
而且厨艺要从小练,切墩,颠锅,各种基本功,他不舍得外孙吃这份苦。
还是账房先生好,坐办公室,算算账也就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