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父王是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江山一定,赶紧就上交了兵权。不然,你以为,如今还能有我们谢家?如今的官家是守成之人,更对武将忌惮得深。”
这些事王妃也知道一二:
“是呀,所以王府现在与父王那会儿是完全不同了。你是文臣,半点儿武艺也不会,咱们两个女婿都是两榜进士,全家再没一个武将了。”
“三郎不过就踢个球,临安城里这么多人都在踢,多他一个又怎么了?”
谢衍道:“所以说,你是妇人之见。伴君如伴虎,刻刻当小心。今日能蹴鞠争标,明日就能拿刀舞枪。你看朱将军家的几个儿子,谁会蹴鞠?”
“这些日子,先有江渊案,再有潭州珍珠贪腐案,上上下下的,撸了多少人下来?官家心情不好,这时候千万别去触他霉头!”
他摆摆手,不想再与她纠缠:“总之,我都和临安府尹说好了,让这逆子去财赋司,干干再说。其他的,不必再说了。”
——
江清澜一大早就收拾好了东西,从建隆寺搬到了临安城里的青莲庵。青莲庵很小,挂单的费用要四十文一晚,且团团还要给半价,也就是姐妹二人共六十文。
虽住宿费贵了一些,但青莲庵在城里,去中瓦摆摊儿方便,且庵里都是尼姑,她们两个生活也方便一些。
另有一重,过两日便是原身父母的头七,她们姊妹去碧云岭扫墓,也近些。
安顿好了,都快中午了,二人来不及吃饭,拿上两个之前做好的糯米饭团,就赶着去府署办.证。
因为青莲庵在临安城北,而衙署在南边,好大一段路呢,她们又不舍得花钱雇马车,只好靠两条腿。
这时候的富贵人家一天吃三顿饭,也有不少百姓还有古风传统,只在早上和晚上开伙。中午实在饿得很,就简单吃些剩饭、糕点之类的充饥,一律谓之“点心”,取“安慰肠胃”之意。
如此看来,她们的“点心”可并不差。
昨天晚上,江清澜见香积厨里还有些糯米,便动了做贵州糯米饭团的心思。
上辈子读硕士时,她有个室友是贵州人,每次收假回学校,都要带糯米饭团给她们吃。
里面有:脆蹦蹦的油渣脆哨、味道浓郁的折耳根、酸唧唧的泡萝卜,豪华版还有大片的老腊肉,又香又咸,一想起就要流口水。
后来学校开的“全家”超市里,也进了贵州风味的糯米饭团,与贵州室友带的那种有些不同。少了脆哨,多了一根广式香肠,泡萝卜变成了酸豇豆,还要放花生米。可能是经过了冷冻的原因,糯米也更硬一些。
总的来说,味道也不错,江清澜经常去买着吃,比一股孜然味儿的韩式饭团、没滋没味儿的日式饭团,更合她的口味。
但在建隆寺的香积厨里,正宗的贵州糯米饭团是做不成了,脆哨(油渣儿)没有、腊肠等荤物没有,折耳根——当然这个时节没有,花生,这个时代还没引进。
少了这几样,就少了贵州风味的灵魂。馅儿料嘛,只能找着什么做什么了。
运气不错,竟然有泡菜摊子,夹了个萝卜出来,脆是脆,就是不够酸,有那个意思就成。
前两天做烩菜,还剩了不少蘑菇。蘑菇可是个宝,天然的鲜味的来源,裹点面粉糊进油锅里一炸,随便撒点盐巴,便是一道美味。
贵州糯米饭之所以是褐黑色,就是因为糯米蒸到一半,要加酱油、香粉等各色调料。揉匀后再上锅蒸,最后成品便上色均匀,皆呈黑褐色,味道也极好。江清澜依法炮制,让她的饭团也变成了黑褐色。
先铺一层糯米,再放油炸蘑菇与泡萝卜,多来几勺豆酱,撒一把川椒粉——如今还做不出来油辣子,只能暂时这样了——再用新的糯米盖上,捏巴捏巴,建隆寺版糯米饭团就做好了。
虽不是正宗的贵州风味糯米饭团,也是好吃的。
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