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广场Grand Hyatt酒店的琥珀厅内,水晶吊灯将人影折射在包金墙面上,像一部没对好焦的电影。
长桌铺着钴蓝色桌布,每套餐具旁摆着迷你金熊巧克力,咬开里面是黑松露夹心,甜得发苦。
侍者清一色灰西装,托着香槟穿行,遇到亚洲面孔就改端龙井茶。
角落里,一支弦乐四重奏机械性循环着《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大提琴手明显在数拍子等下班。
已经是深夜23:00,接受完记者采访的陈卿出席了柏林官方举办的晚宴——组委会都把最大的那个奖颁给了他,总不能连人家的晚宴都不出席吧?
陈卿作为导演,坐在主桌上,被安排在评审团主席比尔·麦克尼柯身旁,都已经是一起“狩猎”过金熊的伙伴,可谓是相谈甚欢。
“彼得,我想出书,有没有路子?”寒暄完,陈卿端着红酒来到彼得·赖斯身边。
“出书?”彼得·莱斯都怀疑自己听错了,“你一个拿了金棕榈和金熊奖的大导演,要去抢那些小说家的活?”
“非也,这可不是抢他们的活,而是有些故事一直在我脑子里流淌着,不让它们问世我会睡不着的。”陈卿轻轻碰了一下彼得·莱斯的酒杯。
他并不是开玩笑,而是思虑已久。
其实早在购买《纳棺夫日记》的版权之时,他就想过小说这个问题。
电影的故事来源,除了原创剧本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小说改编。
这些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有很多都大获成功的,或者斩获大奖,或者票房大爆。
欧洲三大和奥斯卡的神圣也就这两年了,陈卿拍不了几部冲奖电影了,所以在冲奖这块,他不太在意那些可改编的小说,但是在票房这块,有些小说版权是一定要拿下的。
比如《暮光之城》,5部电影斩获30多亿美元的票房,可以说是好莱坞最赚钱的系列电影之一。
一开始陈卿是打算提前买下这些小说的版权的,但是他发现自己重生的年代有点早,《暮光之城》第一部小说,要到2005年才发表。
那还买版权干啥?
干脆自己写完了!
不光省下一笔版权费,还能赚一笔稿费。
更重要的是,日后当他进军好莱坞的时候,手里就有牌了!
手握这么一个优质IP,想来他会有更多的自主权。
陈卿会不会写小说?
当然不会了!
这不是有系统吗?
他的系统是“最强导演系统”,并非什么“小说系统”,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从系统里买《暮光之城》的小说——我一个导演,买小说改编成电影,很合理吧?
事实上他早就试过了,确实可以购买,而且价格很便宜,一部《暮光之城》需要的声望值甚至还不如一部剧本。
陈卿盯上的不仅仅是《暮光之城》,《饥饿游戏》和《分歧者》小说也被他盯上了。
《饥饿游戏》和《暮光之城》一样,4部电影也取得了30亿美元的票房,吸金能力之强也让人咋舌。
这还是没把后来狗尾续貂用来圈钱的那部前传电影《鸣鸟与蛇之歌》的票房算上。
《分歧者》的话,稍微弱了一些,3部电影只卖了7亿多,不到10亿,不过这和《分歧者》拍的太烂口碑崩盘有关,这个IP还是很有潜力的。
如果这个系列像《暮光之城》还有《饥饿游戏》那样,口碑坚挺住,肯定不止这点票房。
如果他日后进军好莱坞,就算别的电影都不拍,只把这3个系列拍完,已经足以让他站稳脚跟了。
当然,其实陈卿最眼馋的,还是《哈利波特》系列,这才是王炸。
只是可惜,《哈利波特》的书写得太早了,这个时候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应该已经开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