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了合作协议的。”
“那如果不走法国高校,通过别的途径还能联系上选片人?”
“当然能,不说其他选片人,还说蒂埃里·弗雷,如果不走法国高校,还可以走资料馆。我们可以委托华夏电影资料馆,随便想一个诸如‘经典电影修复合作’之类的议题,先跟法国电影资料馆建立联系,通过资料馆牵线。”
陈卿不禁咋舌,北电果然有门路,如果让他自己去找选片人,怕是根本摸不着边。
越是这种需要拼人脉找关系的时候,越能体现出背后有大树的好处。
有北电盯着,电影的审核也非常快,20天之后,便拿到了公映许可证。
谢小晶连口气都没有喘,便立即安排预热,先是在《看电影》杂志上首发一些剧照,紧接着马不停蹄的安排《燕京青年报》文化版头条。
看看效果还不够,又来了套《华夏电影报》的专题报告+《当代电影》学术背书的组合拳。
媒体造势的同时,谢小晶还不定期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先锋电影交流会之类的活动,邀请各式各样的电影人前来看片。
制片余建宏则是先一步飞往了戛纳,雇佣本地PR公司策划“华夏电影新浪潮”主题酒会,《国际银幕》、《电影手册》等媒体杂志,能上的全安排上。
陈卿虽然不是主要冲锋陷阵的人,不过基本上也没闲着,谢小晶弄的那些活动他全都参加了,毕竟他可是最核心的主创。
虽然前世也是个导演,不过这种高端局还是第一次打,结结实实开了一次眼界。
“偶像,你的电影成片出来了?”曾梨看见相关报道,马上在QQ上询问。
“出来了。”陈卿说道。
“哇,好期待,什么时候上映啊?”
“暂时还没定。”
“什么时候定了告诉我,我去影院支持。”
“那就提前谢谢你了。对了,你的剧什么时候杀青?”
“我都杀青一个月了!!!抓狂/”
“起码我想起来问你了不是?你去打听打听,你们剧组那么多人,我还问过谁了?”
“这么说我是不是应该感到荣幸?”
“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