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影全年票房才26亿,而金麒刚和韩国签下的《釜山行》和《孤胆特工》投资就高达四千万美金。
“我要实权。”钟丽芳突然放下刀叉,金属碰撞声惊飞了窗外槐树上的麻雀,“不是挂名的副总裁,是能调动资金的签字权。”
齐默从阿玛尼西装内袋取出文件夹,烫金封面上印着金麒影业股权协议。
“5%股份,上市前保证每年不低于200万分红。”他翻到第十七页,“影视投资一票否决权,单项目最高可调用3000万流动资金。”
钟丽芳的指尖在无需联签四个字上停留了五秒。这意味她不必像在小马那样,连100万都要李家几人轮流盖章。
“财务总监我自带。”她突然说。
“可以。”齐默又推过一份补充协议,“但出纳必须用金麒的人,放心,是原中影集团的老会计。”窗外,国贸三期的塔吊正吊装着一块巨型玻璃幕墙,阳光在钢化玻璃上折射出刺眼的光斑。侍者撤下鸭架汤时,钟丽芳已经看完第三遍合同:“十亿票房对赌?你知道华谊去年总营收才。”“所以我要的是你,不是华谊那些只会拍古装大片的制片主任。”
齐默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釜山行》和《孤胆特工》投资数据,“CJ承诺亚洲同步上映,华纳负责国外发型;金麒的项目不会固定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
他调出另一份文件:“RED摄影机中国总代理权下周签约,中影集团已经预定了六台。”2006年,这台革命性的数字摄影机正在颠覆整个行业,“你想要的战场,小马给不了。”钟丽芳突然笑了,眼角浮现出多年未见的细纹:“我要带五个嫡系过来。”
“名单。”齐默递过钢笔。
当钟丽芳签下最后一个名字,窗外的北京城已华灯初上。国贸三期工地上的氙气灯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恍若这座城市的未来。
齐默举起茶杯:“欢迎加入金麒。”
“为了什么干杯?”钟丽芳晃着红酒杯。
齐默看向正在安装的玻璃幕墙,倒影中两人的身影与城市天际线重叠,“为了,让中国电影人不必再为好莱坞打工。”
手机再次亮起,这次两人谁都没有去看。
午后阳光透过中戏排练室的纱帘,在木地板上切割出细碎的光斑。陈祉希蹲在角落整理分镜本,发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贴满便利贴。这是她在片场实习场记时养成的习惯,整个2006届制片班都知道这个“便利贴狂魔”。
“师姐还留着场记本?”
阴影里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得她差点打翻墨水瓶。抬头看见逆光而立的齐默,陈祉希下意识把笔记本藏到身后:“你怎么进来的?今天非本校人员要登记。”
齐默晃了晃胸前的中戏通行证,金属吊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来给金麒找一个优秀的制片人。”小卖部的塑料凳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陈祉希捧着北冰洋,汽水泡珠沿着瓶壁簌簌上浮,就像她此刻乱窜的思绪。
“金麒正在设立了制片中心。”齐默用瓶起子轻敲桌面,“韩国的项目需要个熟悉中韩两地的执行制片。”
陈祉希的圆珠笔在掌心转出残影:“我连昌平都没出过。”
“所以给你准备了双语剧本。”齐默从公文包取出文件,韩文旁边全是手写的中文批注。
远处传来学生们排演《雷雨》的台词声。陈祉希突然抓住关键:“等等,你说执行制片?不是场记?”“带团队的那种。”齐默指向合同上的薪资栏,数字后面的零多到需要数两遍。
梧桐叶沙沙作响,陈祉希的圆珠笔悬在签名处颤抖。
她突然抓起第三瓶北冰洋猛灌一口:“再加条补充协议,我要学韩语和英语的钱!”
“为什么是我?”她声音发紧,“北电比我优秀的人.”
“因为他们还在记流水账。”齐默指向她分镜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