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林宝珠和顾时就出门去了镇上。
出来得早,两人还没吃早饭,林宝珠找了一家馄饨摊,要了两碗馄饨。
其中一碗不要葱花,是给顾时的。
“这家馄饨挺好吃,你快尝尝。”她说着迫不及待喝了口汤,满足的眯起眼。
馄饨里其实没多少肉,就一指甲盖大小,主要它的汤好喝,价钱也不算贵,小碗三文钱,大碗五文钱。林宝珠从不在吃食方面抠搜,要的两碗大碗。
“老板,来两碗馄饨。”外面进来两个身着赭色罩甲,腰间佩刀的官差。
“哎,两位官爷随便坐。”
两人找了个位置坐下,其中一人抱怨道:“这鬼地方连个好点的酒楼都没有,真不是人待的。”“行了,大人不是说过几日就回京吗。”
“哪有那么快,我都问过文竹了,最少还得待七八日……”
林宝珠听了一耳,压低声音道:“我记得鹿远书院收学生需考试,也不知道难不难。”
因为肖元明的关系,她知道桃花镇最好的书院便是鹿远书院,想进去还得考试,同时束修也不便宜就是“我不去鹿远书院。”
“为何?“林宝珠放下碗:“银钱的事你不用担心.“
顾时摇头:“与束修无关。”
林宝珠不信。
“我曾看过一场文比……”想到林宝珠可能不知文比为何,顾时顿了下解释道:“文比便是桃花镇所有书院学馆优秀学子的一场比试。”
大越如今的皇帝年少登基,为制衡世家对朝廷政权的掌控,从登基之初便一直大力提拔寒门学子。为培养出更多人才进入朝堂,甚至每年从国库拨款到各个乡镇的书院学馆。
但僧多肉少,想做到雨露均沾显然不可能。
于是便有了这文比一说。
比试由县令举办,凡是符合政策的学馆都可以参加,得第一者,便可拿到下一年朝廷拨下来的银两。林宝珠问:“鹿远书院没赢?”
顾时:“赢了。”
林宝珠想捂脸:……所以你为啥不去鹿远书院?
林宝珠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个操心的老妈子,一心想让儿子进入教学资质最好的学校,偏这儿子是个叛逆的……
顾时轻咳一声:“我旁观全场,发现不论是鹿远书院的学子,或是旁的,都在刻意迎合县令的喜好侃侃而谈,只有一所名为弘远学馆的学子不与之为伍。”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若为达目的,只知溜须拍马,行投机取巧之法,趋炎附势于他,这种书院不去也罢。”
林宝珠一时哑然,她见过顾时为报复顾家人伪造遗书让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对来寻他麻烦的顾大财更是毫不手软的设下陷阱,没想到这人还是个正直古板的。
这不自相矛盾吗?
仔细一想又能理解,若非还有正直的一面,在看到她担心四哥时,他也不会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去帮忙打点,明明那笔钱对他来说很重要………
其实林宝珠并不认同他的说法,在她看来,只要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说点好话就可以达到目的,改变现状何乐而不为?
投机取巧并非不可行,只是心里要有一个尺。
心中有尺,行为有度,偏世人都有贪欲,这个度恰恰是最难把握的。
不过这些话她自是不会同顾时说,免得带坏了一个良善正直的少年。
“那我们去你说的弘远学馆看看?”
说再多没用,要念书的是顾时,她若是不顾他的意愿非要他去鹿远书院,还得担心他会不会不好好学。十五岁的少年,最是容易叛逆了。
鹿远书院名声大,哪怕家里没有人读书的百姓都能说上一二。
对于弘远学馆,两人愣是问了一路都没问到它所在的位置,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说过,有一两个听过的也是一问三不知。
林宝珠心中不免又生起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