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尊者提点。”李玉龙点头致谢,不再犹豫,一步迈出,身影瞬间没入那门户之中。
枯荣古佛看着李玉龙消失的背影,低声道:“阿傩尊者,您看此…”
阿傩尊者重新垂下眼睑,缓缓扫着并不存在尘埃的虚空,沙哑道:“变数亦是定数。万佛渊,或许已静候他多时了。”说罢,便不再言语,仿佛化作了另一尊古老的雕像。
枯荣古佛心中凛然,再次一拜,悄然退去。
踏入般若海的瞬间,李玉龙感到自己仿佛沉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海洋。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只有无数流淌着的、由金色梵文和大道符纹组成的“溪流”每一条“溪流”都蕴含着一位古佛的部分感悟、一段失传的经文、或是一种神通的本源印记。磅礴的佛力温柔地包裹着他,却并非强行灌输,而是如同一位耐心的老师,等待着他去发现、去询问、去契合。
《八部天龙护持咒》的原典在何处?远古佛髓又如何感应?
李玉龙并未急于寻找。他悬浮在这片智慧的海洋中,缓缓闭上双眼,首先运转起自身的力量。鸿蒙紫气与归墟灰意交融的紫灰色气流自他体内弥漫开来,在这片纯粹的佛力海洋中显得格外特异。佛力海洋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但并未排斥,反而流露出一种好奇与审视的意味。
他的神念如同蛛网般扩散开来,仔细感知着这片秘境。
很快,他感受到了呼唤。
并非来自某一具体方位,而是源于与他道心、与他新融合的力量产生共鸣的某些“溪流”。他心念一动,身形便随着感应漂流而去。
一条略显暗淡、却散发着坚韧不拔、降服心魔意境的“溪流”映入感知。他的神念触及,顿时仿佛看到一位苦行古佛,于无尽劫波中锤炼己心,对抗内外魔障的景象。
一道道关于坚定心志、镇压杂念的法门融入心田。这对他稳固刚刚融合、仍有细微躁动的道种颇有裨益。
又一条“溪流”汹涌而过,里面翻滚着雷霆与怒火,却蕴含着最为纯正的破邪之意。神念接触,宛如目睹金刚明王祖师显化,以无上雷法诛灭万魔的场景。
这与他右眼暗红星璇的吞噬毁灭之力隐隐呼应,可借鉴其控雷御火、转化毁灭为守护的法门。他并未深入修炼这些,只是汲取其精华意境,丰富自身底蕴。
他继续漂流,感应越来越强的呼唤。
不知过了多久,他来到一片相对宁静的区域。这里的“溪流”不再是奔流不息,而是如同颗颗璀璨的星辰,静静悬浮。每一颗“星辰”,都散发着一股不朽不灭、圆寂涅槃的永恒韵味。
“远古佛髓……”李玉龙心有所悟。
这些“星辰”,便是古佛坐化后,其毕生修为、大道感悟与不朽意志高度凝聚而成的结晶,是万佛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
他尝试将神念靠近其中一颗最为明亮、散发着慈悲与智慧光晕的“星辰”。
仿佛跨越了万古时空,他的意识被拉入一个宏大的场景。
一位宝相庄严的古佛,正于菩提树下为众生讲法。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无数菩萨、罗汉、天人聆听妙音,如痴如醉。
那佛法精妙绝伦,直指本源,阐述着“缘起性空”的至高妙理。
李玉龙静静“听”着,他以鸿蒙之道的视角去理解这佛门至高智慧,别有一番感悟。
鸿蒙化生万物,佛法则看破万物虚幻,直指空性。二者看似相悖,实则又有相通之处。他的道心在这种印证中,愈发澄澈。
但他并未沉迷于此法。他的道并非空寂,而是包容万有。
他的神念退出这颗“星辰”,继续感应。
又一颗“星辰”吸引了他。这颗“星辰”气息较为奇特,它并非纯粹的慈悲或智慧,而是带着一种历经万劫、于毁灭中重生的“枯荣”意境,与枯荣古佛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