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形成,还是这位大明天子亲手铺就。
他要的从不是一方独大,而是让两位皇孙在制衡中成长,更要让朝堂上的各派势力跟着动起来。高台之下,藩王列中。
朱高炽悄悄抬眼,看了看身前的父亲朱棣。
朱棣目光落在高台上,神色平静得像一潭深水,看不出任何情绪。
朱高炽嘴角微扬,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心里暗自盘算:让他们争去,咱们燕王府在北平安心发展,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可不就是鹉蚌相争,渔翁得利?
暮色四合,坤宁宫。
今天大年三十,朱家每年都在坤宁宫吃年夜饭。
朱家的儿孙们早已按辈分坐定。
主位上,朱元璋和马皇后并坐,满脸的慈祥。
“父皇,母后。”朱标躬身道,“儿臣祝父皇母后福寿安康,愿大明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笑着点头,抬手示意他坐下:“好,标儿有心了。”
接着朱棣也起身,恭敬简洁:“儿臣祝父皇母后新年顺遂,儿臣年后便回北平,定守好北疆,不让胡骑越雷池一步。”
马皇后笑着应道:“老四在外也辛苦,回北平后多注意身子,别总忙着练兵。”
待朱标、朱棣落座,朱英起身离席。
他走到主位前双膝跪下,双手捧着酒杯举过头顶:“皇爷爷,皇奶奶,孙儿今日能重归朱家,承欢膝下,全赖二老庇佑。新岁里,孙儿定当孝顺二老,尽心辅佐皇爷爷治理朝政,守护大明江山。”他声音铿锵,眼底满是真诚。
朱元璋伸手虚扶:“好孩子,快起来,往后好好做,咱信你。”
马皇后也擦了擦眼角,笑着道:“雄英长大了,往后常来坤宁宫,奶奶给你做你爱吃的桂花糕。”朱英躬身谢过,刚落座,朱允坟便也起身。
他走到主位前跪下,声音清亮:“皇爷爷,皇奶奶,孙儿祝二老福寿绵长。新岁里,孙儿愿跟着父亲学习朝政,也愿协助大哥处理事务,为大明尽一份力。”
他话说得乖巧,目光却悄悄扫过朱英,又飞快地落回朱元璋身上。
马皇后笑着点头:“允坟也懂事,快起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朱元璋也颔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接着,朱高炽起身了。
他龙行虎步,走到主位前,连朱元璋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这孙子竟像是换了个人,脸上没了多余的肉,眼神亮得很,不是胖,是雄壮。
“皇爷爷,皇奶奶,”朱高炽躬身行礼,“孙儿年后就回北平了,往后不能常来给二老请安,你们可得多保重身体,别总为朝政劳心。等开春了,北平的草绿了,你们要是得空去,孙儿亲自给你们烤羊肉。”朱元璋被他逗得大笑:“你小子,倒是壮实了不少!看来在京里没偷懒,回北平后好好跟着你父王学戍边,北疆的安稳,将来也得靠你们兄弟撑着。”
“孙儿遵旨。”朱高炽躬身应道。
“来来来。”朱元璋朝着朱英、朱允坟招了招手,“你们俩也过来,咱爷孙几个说说话。”朱英、朱允坟连忙起身,走到朱高炽身旁,三人站成一排,皆是身姿挺拔。
朱元璋朝殿外挥了挥手,太监总管王景弘立刻端着个托盘走进来,里面并排放着三把刀。
刀虽未出鞘,却透着一股凌厉的气息。
“这三把刀,今日赏给你们三个。”朱元璋起身,亲自拿起第一把刀递给朱英,“雄英,这把刀叫“守正’,愿你守住朱家正统,守住大明法度。”
又拿起第二把递给朱允效,“允坟,这把叫“仁渊’,仁深如渊,天命所归。”
最后拿起第三把递给朱高炽,“高炽,这把叫“拓疆’,愿你在北平开拓疆土,守护北疆。”三人齐齐躬身,双手捧着刀,齐声应道:“谢皇爷爷赏赐!”
朱高炽捧着刀,目光不经意地扫了眼身旁的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