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三十里的官道。
从漠北归来的大军,蜿蜒向前。
中军处,两匹骏马并辔而行。
马天一身玄甲,英武威严,身旁的朱棣披了件枣红色披风,他勒了勒马缰绳,目光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京城轮廓。
“终于要到京城了。”马天目光期待。
朱棣笑着感慨:“想当初在捕鱼儿海,雪下得能埋了马腿,咱们裹着破毡子啃冻硬的肉干,回了京城,定要去西市那家胡饼铺,一次吃三个。这一趟去了大半年,得胜回朝,快哉啊。”
远处一骑快马朝着中军疾驰而来,离着还有数十步,便扬声大喊:“大将军!前队急报,碰到帖木儿汗国的使团了,双方在岔路口争道,弟兄们按捺不住,差点打起来。”
朱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怒声道:“帖木儿使团?不过是来朝贺的外邦人,到了大明地界,还敢这般跋扈?真当咱们刚从漠北回来,刀还没擦干净不成?”
说着便要催马往前冲,眼中火冒三丈。
马天连忙伸手按住朱棣的马缰绳:“别急,来者是客,即便他们失礼,咱们也不能失了大国的体面。走,咱们一起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人催马往前,不多时便到了前队的岔路口。
只见官道旁的小路上,停着一支长长的使团队伍。
十几个身着异域锦袍的骑士围着大明的士兵,有人手按在腰间的弯刀上,眼神里满是警惕。而大明的士兵们也都横了长枪,气氛剑拔弩张。
“大将军驾到!你们还不让开!”亲卫见马天和朱棣过来,朝着使团方向厉声大喝。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白色锦袍的年轻人策马上前,腰间系着一条镶了宝石的玉带,瞧着不到二十,可眼神却格外沉稳。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直直落在马天身上,开口时,汉话字正腔圆:“大明国舅,漠北王,马天?”马天勒住马,上下打量这年轻人。
对方坐姿挺拔,即便面对大明的中军主帅,也不见丝毫紧张,反倒透着一股同龄人中少见的从容气度。他挑了挑眉:“阁下是?”
年轻人对着马天拱手,姿态不卑不亢:“帖木儿汗国四皇子,沙哈鲁。”
马天心中一惊。
他前世读史书时,对这个名字印象极深。
帖木儿汗国的四皇子,文武双全,偏偏帖木儿偏爱长子,长子早逝后,帖木儿竞跳过诸子,将汗位传给了长孙。
后来这沙哈鲁便像朱棣一般,举兵夺权,从侄子手里夺了皇位。
没想到今日在这官道上,竟会撞见这位未来的汗国之主。
心中惊涛骇浪,面上却依旧平静。
马天对着沙哈鲁颔首:“原来是帖木儿汗国的四皇子殿下,倒是失敬了。既然是远道而来的贵客,也不必在岔路口耽搁,就跟在本将军后头,一同进城。”
沙哈鲁再次拱手:“好啊。”
城门下,文武百官列着整齐的队伍。
站在最前的,是一身明黄龙袍的朱元璋。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紧接着,远处传来了沉闷的马蹄声。
蜿蜒如长龙的大军汹涌而来,带着凯旋的意气。
“马天!”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竟快步向前。
很快,马天策马到了城门口,看到朱元璋,立马勒住缰绳,刚翻身下马,就被朱元璋一把攥住了手。“陛下,臣幸不辱命,漠北已定,大军归朝。”马天躬身。
“好!好!好!”朱元璋拉着马天的手,转身朝着龙辇走去。
那龙辇就停在城门正中,四个太监躬身扶着辇杆,见朱元璋过来,连忙掀开帷幔。
朱元璋不松手,硬是拉着马天踏上龙辇的台阶,将他带到自己身侧。
“诸位卿家!”朱元璋站在龙辇上,目光扫过文武百官,“马天率大军出塞半载,于捕鱼儿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