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34章 朱元璋:当年复生的不是雄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朱元璋:当年复生的不是雄英(3 / 6)

标直接站在雨中,全身已经被浇透。

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凝望着远处被暴雨吞噬的天际,忧心忡忡。

朱英站在他身后,方才去递伞,朱标只是摆了摆手,说“想透透气”。

那他也只能跟着淋雨了,望着太子挺直却透着疲惫的背影,看着那道身影在狂风暴雨中如同风中劲草,心里也跟着沉了沉。

“刚刚接到最新雨报。”朱标的声音沉重,“山东、河南多处决堤,淹没房屋无数。归德府一日积雨六寸,城里的低洼处已经能行船了,百姓抱着门板、浮木在水里漂,哭声顺着洪水能传三里地;曹县积雨九寸,城西的粮仓被冲塌,粮谷全泡在了水里,衙役们去抢运,连人带筐都被卷走了两个;济宁更甚,积雨十二寸,城墙都塌了一段,现在知府正带着兵丁堵缺口,怕洪水再灌进内城。”

“河南那边,已经溃决四处了。最严重的是开封府那段,河堤塌了足足五丈宽,大水冲过去的时候,连河道衙门都被卷走了。几个正在整理治河文书的小吏,到现在还没找到下落。”

朱英上前一步躬身行礼:“殿下,臣知道此刻灾情紧急,你着急,但黄河泛滥千年,从秦汉到本朝,哪一次决堤不是牵动朝野?眼下最要紧的,是立刻传旨给山东、河南的布政使司,让他们组织民夫加固未溃的河堤,再调附近州府的粮仓赈灾,安置流离的百姓,担忧无益啊。”

朱标没有回头,只是缓缓仰头,任由雨水浇在脸上。

他沉默了许久,缓缓开口:“所以,孤决心治河。”

风更急了,吹得他湿透的衣袍猎猎作响。

“孤查过前朝的治河记载,从贾让的“治河三策’到元朝的“疏塞并举’,没有哪一朝能彻底根治黄河。可那又如何?他们没做成,不代表孤也做不成。十年不成,便二十年;二十年不成,便三十年。”他的目光穿透雨幕,“孤这一世做不完,就留给后世之君接着做。总有一代人,能让这条河不再害民。”说到这里,他终于转过身,目光落在朱英身上:“朱英,这件事,你得帮孤。”

朱英毫不犹豫地再次躬身:“殿下有如此恒心与决心,臣便是粉身碎骨,也定当竭力相助。”“好。待此次国舅扫清漠北,北境无虞,治河就正式开始。就按照你说的,先分三期工程,一步一步来,不贪快,只求实。”朱标道。

“是!”朱英颔首应下。

两人又沉默了片刻,只有雷声和雨声在耳边回荡。

朱英看着朱标又要转过身去看雨,心里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开口:“殿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别低着头,有话就说。”朱标挥手,“你我议事,素来无需避讳。”

朱英这才抬头:“臣近来听闻,殿下有意裁撤锦衣卫?”

“是。”朱标没有否认,坦然点头,“父皇当年成立锦衣卫,是因为开国之初,功臣骄纵、吏治不清,需要这样一支力量震慑朝野,这是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可如今天下渐定,朝廷需要的是以德化人,而非以威服人。用察子监视百官,听他们的私语、查他们的行踪,终究非圣君所为。尧舜治世,从不用这些手段,却能让百官归心、百姓安乐。孤想效仿的,是这样的治世。”

朱英听着,心里一紧,拱手道:“殿下的心意,臣明白。可殿下,治河绝非易事啊!”

“黄河流经九省,地方上的河臣各有心思:有的想趁机贪墨治河银,把上好的石料换成劣石,把壮丁换成老弱;有的为了政绩,故意隐瞒河堤的隐患,只报喜不报忧;还有各省之间互相推诿,河南说该山东疏浚河道,山东说该河南加固堤防,到最后什么事都办不成。”

“臣之前查过徐州河堤的修缮案,就有河官虚报工价,把三十文一斤的铁料报成五十文,若不是锦衣卫暗查,这笔银子就悄无声息地进了私人腰包。如今要治河,涉及几百万两银子、几十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