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03章 朱英开始恢复记忆,朱元璋老泪纵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3章 朱英开始恢复记忆,朱元璋老泪纵横(2 / 6)

是沙场,是朝堂,是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暗斗。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里多了几分恳切:“那依大师看,殿下眼下该怎么做?”

姚广孝将杯中茶一饮而尽。

“王妃听过“蛰伏’么?”他缓缓道,“冬虫藏于土,非畏寒,乃待春。太子殿下在一日,东宫便是定盘星。燕王殿下的青云志,需先收一收,藏于袖中,如这禅院里的竹,看着静,根却在土里慢慢扎。”他说得含蓄,徐妙云却懂了。

太子朱标在,朱棣便只能做个安分的藩王,所有的锋芒都得收起来,哪怕心里翻江倒海,面上也要如止水。

这道理她不是不明白,燕王自己也明白。

竹影在石桌上晃了晃,徐妙云又问:“那皇长孙一案呢?朱英那孩子,殿下该怎么应对?”姚广孝重新斟了茶,这次却没推给她,只是望着茶汤里的竹影出神。

“因缘自有定数。”他缓缓道,“佛说“相由心生’,可这“相’一旦沾了龙气,便由不得自己了。朱英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再是“皇长孙’了。”

徐妙云的心猛地一沉。

她不是没想过这个可能,只是这话从姚广孝嘴里说出来,更添了几分不容置疑的笃定。

皇长孙若是活着,对太子是慰藉,对朝廷却是隐患。

北元的人盯着,淮西的人盯着,甚至宫里那些藏着心思的人,都等着借这个名字掀起风浪。朱英认祖归宗之日,怕不是荣宠加身,而是祸端临门。

“就像佛前的灯,亮得太明,容易引飞蛾。”姚广孝补充了一句。

徐妙云端起茶杯,沉默了许久,才缓缓点头。

微风吹过,竹影在石桌上晃了晃。

徐妙云忽然往前倾了倾身,声音压得极:“大师,有些事,我没跟殿下说,却先做了。”

方才眉宇间的忧虑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秘的郑重。

像是农人藏起了过冬的种子,既怕被人窥见,又暗自笃定这颗种子能破土而出。

姚广孝捻着菩提子的手停在半空。

徐妙云没抬头,只是继续低声说着。

声音很轻很轻,有时是几个含混的地名,有时是几句模糊的人名,偶尔提到“密信”之类的字眼,也都一带而过。

可就是这些零碎的片段,让姚广孝眼底的平静一点点裂开。

他起初只是微微挑眉,随即是双眼瞪大,到后来,那串被他盘了十年的菩提子,竟在掌心略出了红痕。等徐妙云的声音彻底停住,姚广孝才缓缓松开手,对着她深深一揖:“老衲佩服。”

这四个字说得极沉,不似寻常的客套。

他原知这位王妃聪慧通透,却没料到她竞有这般雷霆手段。

于无声处布棋,在所有人都盯着明面上的风浪时,早已悄悄为燕王铺好了暗路。

徐妙云这才抬起头,笑道:“这些事,现在要告诉殿下吗?”

她知道朱棣的性子,看似粗疏,实则心细如发,她怕自己这般“擅作主张”,会让他觉得被瞒着。姚广孝直起身,摇了摇头。

他重新端起茶杯,声音又恢复了惯常的平缓:“时机未到。就像种地,撒了种,得等雨,等阳光,等泥土里的劲儿攒足了,才能破土。现在说,反倒惊了根。”

徐妙云点点头,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她信姚广孝的判断。

姚广孝看着她舒展的眉宇,又拱手笑道:“燕王娶到王妃,实在是燕王之福。”

徐妙云被这句夸得微微一怔,随即唇边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殿下有大师为谋士,才是殿下之福。”她这话说得坦诚,不带半分客套。

姚广孝于朱棣,不止是谋士,更是能看透人心的镜,能照亮暗路的灯。

两人相视一笑,禅院里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姚广孝呷了口茶,沉声道:“朱英那边,王妃不必刻意疏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