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玄武湖大营。
校场的高台上,明黄的龙旗迎风飘荡。
朱元璋双手按在栏杆上,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军阵。
那是由长枪兵、刀盾手、骑兵和神机营组成的一个个方阵。
“奉圣旨!”太监总管郑春双手微微颤抖,“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国舅马天为监军,率师二十万,北征辽东!”
话音落,冯胜跨步出列,腰杆笔直,双手稳稳接过圣旨。
朱元璋立在高台上,目光扫过:
“咱知道,你们里头,有爹送儿子来的,有哥带弟弟来的。”
“当年咱跟你们一般大时,元人在中原作威作福,汉人百姓连块热乎饼子都吃不上。如今咱坐了江山,可北边的鞑子还在惦记咱的土地,辽东的百姓还在受他们欺负。你们说,答应不答应?”
“不答应!”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彻天空。
马天眯眼望去,将士们个个眼眶发红。
朱元璋猛地提高了音量:
“咱大明的兵,不是只会守着自家炕头的孬种!今日,咱要你们带着火炮、扛着长枪,把那些鞑子赶回漠北去!让他们知道,汉人不是好欺负的!让辽东的百姓看看,咱大明的兵来了,能护着他们安稳种地、踏实过日子!”
“驱除鞑虏!护我边疆!”
冯胜拔剑直指北方,剑身在日光下划出一道亮弧。
紧接着,傅友德、蓝玉、郭英……诸将依次拔剑,寒光连成一片星河。
“出发!”朱元璋挥下手臂。
刹那间,号角声刺破长空,鼓声如惊雷滚过大地。
冯胜勒住马缰,回头望了眼高台上的朱元璋,见那道身影正抬手致意,便猛地调转马头,长枪向前一指:“开拔!”
二十万大军如一条巨龙,缓缓向北方移动。
马天夹在队列中,听着身后传来的呼号声。
风掀起他的披风,露出内里的软甲,甲叶上还贴着今早朱英塞给他的护身符。
北风呼啸,二十万大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汹涌向北。
马天迎风策马,难免有些惆怅。
“国舅爷!”
两声清朗的呼喝从斜后方传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
马天回头,只见两匹神骏冲来,一左一右稳稳停在他身侧。
马上的青年将军都穿着亮银甲,外罩猩红披风,腰悬佩剑,眉眼间尽是飞扬的意气。
正是徐达之子徐允恭,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两人同时朝着马天拱手:“拜见国舅爷!”
“我可担当不起啊,你们现在一个是魏国公,一个是曹国公。”马天抬手笑道。
“你是国舅,也是长辈。”李景隆大笑,“这礼,该受!”
马天看着两人,不禁失笑:“你们俩啊,一个继承了徐达的沉稳,一个学了李文忠的洒脱。论行军打仗,你们是将门虎子,我就是个摆弄火器的门外汉,该我叫你们一声「将军’才是。”
徐允恭躬身道:“国舅说笑了。格物院的火器威力,末将在京城早已见识过,那才是真正的雷霆之威。此次北征,有国舅在,咱们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李景隆却没那么多顾忌:“出征前陛下召我们俩进宫,特意交代“你们俩机灵点,到了战场上,得护着咱小舅子’。”
他学着朱元璋的语气,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马天听得面色古怪。
你特么未来的“大明战神”,到了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到底是谁护着谁?
“陛下也是有心了。”马天压下心头的思绪,拱手一笑,“既然如此,那马某就厚着脸皮,拜托两位将军多照拂了。”
“国舅放心!”徐允恭沉声应道,眼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