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42章 朱英怒怼朱允炆!朱元璋:高下立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朱英怒怼朱允炆!朱元璋:高下立见(2 / 4)

朱英的仁,那番话不仅有理有据,直指要害,更难得的是,一个孩子竟能将百姓的死活与皇家的根基联系起来,看得如此长远,这份见识和胸襟,远超常人。

年夜饭后。

孩子们刚领了压岁钱,正围着马皇后听她讲从前的趣闻,朱允炫规规矩矩地站在母亲吕氏身侧。而朱英正被几个小王爷拉着说雪地里的玩闹,眉宇间带着少年人的爽朗。

吕氏端着一盏温热的杏仁酪,眼神落在朱英身上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方才席间朱英那番话掷地有声,连陛下都频频点头,反观自己的儿子,倒显得有些迂腐了。她轻轻咳嗽一声,笑意盈盈地走过去:

“小郎中今日可真是让我们刮目相看,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胸襟。再过几日便是上元节,宫里按例要办猜谜会,不如今年的谜面,就由你和允坟一同来拟?”

这话听着是抬举,实则藏着机锋。

朱允蚊饱读诗书,最擅此类文字游戏,而朱英常年跟着马天在外面跑,论起咬文嚼字,定是要吃亏。吕氏故意加重语气:“小郎中方才说要体恤百姓,不如就以“民生’为题?既合你心意,又显皇家关怀,多好。”

她转头看向朱元璋,欠身一拜:“陛下,你看这主意如何?也让孩子们学学怎么将书本里的道理落到实处。”

“你们看着安排便是。”朱元璋呷了口酒,不置可否。

朱允蚊腰杆挺得更直了,他自幼熟稔四书五经,论起制谜,自信不输任何人。

朱英却微微蹙眉,他知道吕氏是想让自己在文辞上出丑,但此刻若是推辞,反倒落了下风。他略一思索,朗声道:“太子妃娘娘厚爱,岂敢不从命?只是若单论“民生’,未免有些单调。不如加个“年俗’吧?百姓过年的欢喜,也是民生的一部分,你说呢?”

这话既给了吕氏台阶,又拓宽了范围,显得周全妥帖。

马皇后笑着点头:“英儿这话说得在理,年俗里藏着的都是百姓的盼头呢。”

众人见有热闹可看,都围了过来。

宫女递上纸和笔,两人开始写。

很快,朱允坟便有了:“雪中送炭,打一《论语》。”

众人皱眉猜测,秦王和晋王连猜几个,都不对。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徐妙云赞道,“允坟这谜面拟的妙。”

朱允炮脸上闪过小得意:“四婶不愧是女诸生。”

“允坟跟你外公学的扎实。”朱元璋也赞。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朱英身上。

朱英一笑,展示他的谜面: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打一过年景象。

朱柏和朱高炽都积极抢答,但答案错了。

秦王妃眼中闪过黯然,一笑:“谜底是“盼归’吧。”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

“小郎中这么一说,我都有些想念草原了。”她眼眸垂落。

朱英这谜面,确实戳中人心,一旁的宫女和太监脸上都浮现思乡之情。

“小郎中这谜,读着不费力,想着却暖心啊。”一旁侍奉的海勒不禁感慨。

吕氏脸色微沉。

朱英目光扫过,笑的坦荡:

“小殿下的谜写得真好,像极了书里的月光,清辉满纸。我的这些俗物,不过是巷子里的灯笼,亮是亮,却比不得小殿下的雅致。”

“其实猜谜本就是图个乐子,能让大家想起家里的灶火,想起等门的亲人,便够了。”

朱元璋一下站起来,朗声笑道:

“好一个“巷子里的灯笼’!小郎中这不是俗,是懂人心。能把百姓的日子装进心里,又能容得下旁人的风光,这才是真的识大体,有胸襟!”

朱允蚊握着的手紧了紧,脸上有些发烫。

吕氏望了眼朱英,再看看自家儿子,终究是垂下了眼帘。

原想让他扳回一局,反倒让这孩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