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鹰愁涧也算安稳,我便想着……为那孙女,讨一个水神神位。”
此言一出,姜义正端着的茶碗,停在半空,神色也怔了怔。
倒不是他不愿,而是这等香火愿力,从来不是人情买卖,谁想要便能得的。
凡人若要封神,须得真有济世功德,让一方黎庶自心底里感念,岁月累积,立生祠,燃真香,点滴愿力汇成,方才凝成神位。
便如自家那一双孙儿孙女,姜钦、姜锦,也须在大灾中救过无数老小,方才落得这机缘。
饶是如此,仍得庙宇为凭,常年香火,才算勉强站稳。
而这鹰愁涧,不过荒山野水,四下里并无常居人烟。
别说香客,连个烧纸的都凑不齐,何来立祠供奉?
也因此,姜钦虽长驻此地,也只敢以庙祝自居,借着那点稀薄香火,慢慢积阴德,待机缘。姜义心里清楚,这桩事,纵然有心应下,也不知从何着手。
老桂自是瞧出了他眉间的迟疑,反倒笑了,神色淡淡,言语却铿锵:
“姜老哥不必多虑。”
他顿了顿,缓缓道:
“旁人或许不成,可我家这孙女,却是个例外。”
“她的身子,的确凡俗。”
“可她的魂魄,却是鬼仙之魄。”
说到这里,老桂端起茶碗,轻呷一口,才悠悠吐出最后一句:
“旁人承不得的香火,她,却承得。”
那桂家姑娘既将成了自家孙媳,若真能得这番机缘,日后与钦儿长守山水,不再受生离死别之苦。于情于理,姜义自是乐见。
只是,手里端着茶碗,看着对面那张笑意和煦的老脸,心底却不免泛起一股被人算得明明白白的不适。老桂是什么人物,年深日久,人老成精,一眼便瞧穿了他脸上那一丝沉默。
随即哈哈一笑,把那股微妙的气氛冲散,开口道:
“此事,算我桂家得了便宜。这样罢,他二人成婚后,所收贺礼,无论多寡,尽数归姜老哥府上支配,如何?”
姜义在意的,本非这些人情得失,而是那被牵着鼻子走的滋味。
眼下见对方主动递了台阶,神色也颇为诚恳,心头也不好深究。
于是只摆摆手,笑道:
“哪里话来,日后便是一家人,又何须说这些见外言。”
话虽如此,心底那点疑云却并未尽散。
依敖三太子所言,这桂家来历不浅。
可眼下瞧来,连孙女谋个荒岭水神的席位,都得如此费尽心思,着实又不像背后有什么高深门第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