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北秦,咸阳宫。
四海殿前。
一名女子跪在冰冷的石阶上,腰背挺得笔直,右侧的袖管却空空荡荡。若有胆大之人剥去其衣衫,便能看见自肩胛之下,整条右臂被人齐根斩断,断口处平滑如镜,足见下手之狠厉。
赫连漪自出事大周归来,她不仅未能完成使命,更在返程途中遗失了大周帝卿,甚至连劫持者的身份都无从查起。新可汗赫连嫉当朝震怒,厉声斥其失职。如今,她已在这殿前连跪数日,只为求得一线宽恕。“殿下、殿下。”
赫连漪抬起一双疲惫至极、近乎失神的眼眸。自日出时分起,她便跪于此地,粒米未进,如今已是饥肠辘辘,浑身虚软。可汗身边的御正疾步跑来“殿下,陛下唤您进去。”赫连漪重重咳了两声,以手撑地,极为缓慢地试图站起。奈何跪得太久,双膝早已麻木刺骨,她不得不弯腰扶着膝盖,步履拖沓,一步一顿地挪进了四海殿。
甫一进殿,赫连漪便察觉朝会虽散,却仍有数位大臣未曾离去。留在殿内的,皆是新可汗赫连嫉的心腹之臣。
话说回当年,长皇女赫连姝的头颅被大周一名悍将斩下,消息传回,老可汗当众悲泣,自此卧于榻上缠绵半月之久。赫连姝文武兼资,素为老可汗亲手栽培,朝野皆视其为继任可汗的不二人选。
然天不假年,爱女骤逝,老可汗亦沉湎于悲痛,储位空悬十余载而不立。诸皇女明争暗斗不休,最终由七皇女赫连嫉脱颖而出,承继可汗位。赫连漪拖着僵直的腿一步步挪进殿内,耳畔不断传来阵阵不屑的冷哼与讥诮。
“陛下,十五殿下竞连腾格里为您选择的王夫都能遗失在外,臣以为,纵有血脉之亲,亦不可轻饶其罪!”
赫连漪冷眼扫去,认得说话之人正是慕容谒,正是可汗麾下最为得力的战将。
当年老可汗病重垂危之际,曾直言心中宏愿,便是令北秦一统天下,并将此列为择立储君之要旨,即诸皇女中,谁能为北秦开疆拓士,将羌、匈奴、女真等周边部族尽数纳入版图,谁功勋最著,谁便是当之无愧的继位之人。慕容谒正是追随赫连嫉一路征伐,立下汗马功劳,因而极受赫连嫉倚重。北秦在这十余年间日益强盛,疆域拓展至数十年来之最。老可汗生前尤为推崇大周汉文化,深感欲成霸业,须摒弃游牧旧习,效法大周建立典章制度,遂率部众走出草原,定都筑殿,北秦王朝由此奠基。赫连嫉端坐御座,神色冷峻,半句不发,倒是殿下身边的心腹大臣们纷纷开口,言辞间满是讥讽。
当着可汗的面,几名臣子竟肆无忌惮地讥笑与她血脉至亲的胞妹,实在是荒唐可笑。这也正好说明,在北秦,与大周重视骨肉之情不同,血缘羁绊远不及功勋来得牢固。
赫连漪对四周讥诮置若罔闻,微躬其身,语气沉重,“臣无能,未能迎回王夫,且此事线索全无,无从向大周再度交涉。蒙陛下复见,臣感激不尽。愿再度出使,为陛下讨个说法。”
此时,立于御座之侧的一位苍发驼背老者缓声道:“王夫失踪于大周北境的彭城。实则,彭城本是我鲜卑旧土,只是后来为大周所夺。”此人乃先可汗旧部军师,今辅佐新主,官居相国。相国向赫连嫉拱手,接着道:“彭城地势险峻,尤以吕梁山林为甚,山陡兽凶。王夫被掳数月,恐已难寻踪迹。况此事亦难向大周问责。据使团回报,却持者操鲜卑语。大周素以汉话为尊,不屑习我胡语。故老臣以为,此事非周室所指,不宜贸然兴师问罪。”
慕容谒大手一摆,声若洪钟地嚷道:“相国这话可真的是不中用啊!王夫既是在咱们旧地上丢的,凭什么反倒要跟大周低声下气?不如一一”她故意拉长语调,猛地单膝跪地,抱拳喝道:“陛下,不如咱们直接发兵,把彭城夺回来!”
此言一出,原先那几个一同嘲讽赫连漪的臣子也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