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2 / 3)

都护你理会呢?”

桓斩月连忙跟上,“歙,大司徒明鉴!下官昨日整理文书方见信函,定是底下人惫懒误事。"她连连作揖,“还望大司徒海涵。”二人一路争执谢廷玉去向,不觉已至太极殿前。这太极殿乃大周皇帝理政之所,亦是百官朝拜之地。只见玉阶之下已围满官员,其中一抹紫色身影尤为醒目

袁照蕴怀抱象笏闭目养神,与周遭窃窃私语的同僚截然不同。看来好似并不为尚在金吾卫牢狱中的爱女所忧愁。

“谢大司徒,"桓斩月仍不死心,“令爱骑射超群,此番镇压暴乱又立大功。若入司戎府,他日战功累累,封将拜帅也未可知啊!”她恨不能生出八张嘴来,偏生谢清宴只回以淡淡一个“嗯"字,倒叫人摸不透究竟是当真无意,还是因她迟复书信而故意拿乔。正逢此时,侍奉御前的使者出来,进行唱名点卯。原本低声议论的众官霎时肃静。谢清宴与袁照蕴位列前班,余者依序而立。那些凭军功受封的武将们,则纷纷站到桓斩月身后。待一番检阅完毕后,使者高声唱道,“卯时已至,入殿朝议。”所有的官员整冠捋袖,双手持笏,神色肃穆地踏上玉阶。一时只闻锦靴踏过石阶的轻响。

太极殿内明烛高照,以中央朱漆御道为界,文东武西分列两侧。谢清宴与袁照蕴步履齐整,行至御前三丈方止。桓斩月则退后一个身位。盖因那最前方的位置,是留给镇远大将军王衡芫的。

自独女王琢璋战死沙场,王衡芫便称病不朝。然军中将士感念其威,每逢朝会,仍自发为其留出尊位。

站在后方的官员们依然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而前列的谢清宴与袁照蕴却静默如松,目光凝在御座之上。

忽闻殿外钟鼓齐鸣,浑厚的声响穿透殿宇。随着“陛下临朝"的唱喝,脚步声自远而近。

一道明黄龙袍身影踏入殿中,其衣襟上绣的金线在烛火下流光溢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纷纷跪迎朝拜,齐声高呼。

眼角先是瞥到那一抹鲜艳的龙袍下摆,紧接着便是描金云纹朝靴踩在玉砖上,后跟着执扇持节的仪仗队伍,以及身着金甲、腰佩宝刀的御前侍卫。姬昭头戴十二旒白玉冕冠,垂落的珠玉在她眼前轻轻摇曳。她广袖一拂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电扫过殿内众臣,沉声道:“众卿平身。”“谢陛下隆恩。”

百官齐声应和,衣袍案窣声中纷纷起身而立,殿中只余冕旒珠玉相击的清脆声响。

此时,东侧一列中身着绯色官服的廷尉司谏持笏出列:“臣有本奏!近日城郊流民暴起一事疑点重重,臣以为当彻查三处要害。”廷尉司谏声音清越,在肃静的殿中格外清晰:“其一,当查司造坊。督造袁姣贪墨工部拨款,致使流民市坊屋舍偷工减料,今夏暴雨倾塌,死伤者众。臣已查得账册为证。其二,当查赈济司。流民所食粥棚米粮竞掺有泥沙,致腹胀而亡者日增。此事绝非偶然,乃有人蓄意为之。其三,此次暴徒关押者中,不乏非流民市坊中人,疑似此事有人蓄意推动。”廷尉台执掌刑狱侦查,此言一出,满朝哗然,隐约听得有人倒吸凉气,其中已有人听得两股战战,急得额头冒汗,多次看向最前列的袁照蕴。姬昭抬眸观察众人神情,最终落在前列的袁照蕴身上。此次安抚流民一事,由大司农袁照蕴牵头,基本上都是安排汝南袁氏的人来督办此时,其中就有她的女儿袁望舒,同族中人袁姣,怎么看,这件事都要由她们袁氏的人负大部分责任。

“大司农。"姬昭启唇,“你如何看?”

袁照蕴手持象牙苏板稳步出列。她声音沉稳而有力,“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关乎国本,无论涉及何人,都当严惩不贷。”她忽然转身面向满朝文武,提高声量道,“此事,臣亦有督管不严之责。为表悔过之心,承担此次建康城修缮事宜的四成费用。”此言一出,满朝震动。除了始终神色不变的谢清宴,众臣皆面露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