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做汤饼了,哪来的闲工夫去想东想西的?”宋莺道:“日日做饼多累啊,我又不是武大郎,现在饼子我都交给纸鸢姐姐和冬儿姐姐做了。”
因为王婆子和齐大叔有分润,纸鸢和冬儿也挺心动的。她们都十六岁了,丫头嫁得迟,可再迟也就十七八就得出门子。宋家没那财力给她们做几十两的陪嫁,最多也就是额外再给五六两银子,再想要别的就得自己攒,可上哪去攒呢?
宋莺愿意教她们,唐氏和李老娘也不是刻薄人,只要不耽误家里的事她们是不会反对的。
而且甜甜菜这么好的东西会缺人研究吗?宋家满打满算也就能赚这十天半个月的生意而已。以后肯定会被分薄的,所以交给别人做,自己赚分成才是最好的。
宋莺道:“而且我还想去外边找酸味的调料呢,肯定不能一直在家待着。”要去哪里找,那当然要去田间地头和附近的山里了。宋律不在乎汤饼是谁做,不管是谁做他都要去叫卖不是吗?但他很在乎这两姑侄在自己受苦的时候还想偷溜着出门玩。是的,在宋律眼里,两个侄女儿都是牛吹得比天大,正事一件不做的人。“要出门找调味料"在他耳朵里就自动翻译成了"“我要出门玩个痛快”。他犹豫道:……家里同意了?”
宋琴听得发笑道:“想啥呢二哥,老爹老娘又没被鬼上身。”而且她也不是很敢去,宁州是山水捏成的土地,永安县背后就是十万大山,在山脚下的村民进山打猎时甚至还遇见过狼和野猪。他们三个,那是去找菜吗?完全是去找死。宋琴想到这里还劝侄女儿:“咱就在巷子闯闯祸得了,出巷子丢脸手要被打成猪蹄的呀!”
宋律不吱声了。
宋莺却道:“我们可以去自家的山林和坡地找啊。”宋家是有田的,这些田既包括拿来种稻的等肥田,也包括一些相对贫瘠靠近山林的菜田。
甚至宋家的一百五十亩田里,有一大半儿都是贫瘠的坡地和山林,这些地基本上只能种点儿果蔬,免费给佃农人家都不稀罕种。宋家之所以还保留这些田。主要是因为宋老爹和宋大郎不愿意让人诡名寄产。
诡名寄产,其实就是古代名不举官不究的避税方式。一个秀才名下可以有七十五亩不用缴纳税的份额,宋家没这么多地,亲戚朋友就会打主意把自家的田挂过来避税。
在前朝这种事很普遍,但到了他们这代已经不行了。因为朝廷想要清算前朝土豪圈占的土地,把耕地重新分给老百姓,所以对诡名寄产的事查得很严。永安县毕竞离着京城远,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找上门,宋老爹怕麻烦,于是就在儿子中秀才后拿了一部分家底买了几十亩薄田把家里的分额占干净。
如果真是实打实的一百五十亩上等田,不说顿顿大鱼大肉,那也能每天买一份曹婆婆丢一份曹婆婆了。
这话说得,另外两人都有些意动,春晚巷子大家从小玩到大,以前还不觉得如何,自从出了两趟们,三人都不是很把巷子放在眼里了。所以在饭桌上,宋律就顶着压力同宋老爹道:“爹,我想带两个姐儿去咱们家山地里观察民生,让她们知道咱们家的钱来之不易,以后就不会再闯祸了。这是三人一起商量出来的说辞。因为提要求的人多半要挨打,但宋律两只手都肿了,宋老爹又不是贾政不会把儿子往死里打,那自然是他顶锅比较好。宋老爹盯了会儿小儿子,走过去摸着他的肥猪蹄,问道:“真的是去观察民生?″
宋莺和宋琴低头使劲往嘴里扒拉蛋羹,耳朵竖得老高。宋律是很怕自己亲爹的,尤其这个亲爹还是自己的班主任,让看了一会儿就冷汗直流,最后干脆砰一声跪在地上,哭丧着脸道:“其实是莺姐儿和小妹想去玩。”
宋莺和宋琴险些呛着,宋莺赶紧道:“祖父,小叔给你讲笑话呢。我是那么爱闯祸的姑娘吗?我们去是有正事要干。“接着把金瓶的事一说,看着爹娘道:“我爹早间都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