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带你过去。”萧敛点点头,左看右看试图找回自己的记忆。林秋然却觉得余安没有太多变化,街道楼宇还是从前的模样。非说变化,只能说时间侵蚀,多了两分斑驳模样。
当年从这走出去,为了找萧寻,更为了汤圆读书。如今再回来,林秋然心中感慨万分。但从城门口到家中的路途短,余安城太小了,很快就到了萧宅门口,她也没功夫想这些。
马车缓缓停下,萧敛眼睛一亮,“娘,祖父在门口呢!”林秋然也看见萧大石了,这孩子至今不知为何萧大石当年年都没过完就回余安了,只以为他祖父想老家,家里种地离不开。大人间的事不该牵扯孩子,林秋然还是希望在汤圆心中,萧大石还是那个老实憨厚疼孩他的祖父。
孙氏这功夫也看见萧大石了,她上下打量一番,看萧大石守在门口等着他们回来心里有几分畅快。再看萧大石这两年显得老了,背也佝偻了两分,心里又不是滋味。
萧大石朝这边招到手,回来两年,加上在余安老宅那边碰壁,他很想念孙氏和汤圆。
不等马车停下,萧大石就往前迎了几步,他高兴道:“回来了回来了,可算是回来了,路上累不累?冷不冷?”
孙氏没有理会他,等马车停稳下了车,萧大石想扶,但孙氏直接扶了丫鬟,理都没理。
孙氏衣着光鲜亮丽,戴的抹额上欠了一块硕大的绿宝石,衣服上都是刺绣,衣领袖口都是毛领子。萧大石看着这样的孙氏,神色一愣,有些不知所措。萧敛不知这些,高高兴兴地喊:“祖父,我们回来了。”林秋然下车后跟着萧寻行了礼,“爹,我们回来了。”尽管有些生疏,萧大石还是热泪盈眶了,经过这么多事,他终于看清了老宅那些人的真面目,他衷心觉得还是自家好,当初自己咋就猪油蒙了心,一门心思觉得几个侄子对他好,夸他几句奉承几句,就忘乎所以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可是那边看重的就是家里有钱,后来萧大石想了想,俩侄子每回说好话,他都得掏钱,有时话里话外还惦记着家里的酒楼。想让萧寻帮着找活做,万幸那时候他没听出来。
以前萧大石也怨过孙氏心狠,怨萧寻向着孙氏,一点都不为他考虑。可后来他想,若孙氏不心狠,由着他胡作非为给白氏他们钱,那余安的产业都得让老宅的人谋划了去。
说来家中这些产业都是林秋然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早几年他还干些力气活,后面渐渐请了人,都是自己想干啥干啥。这些是萧大石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想明白,想明白了却不好提回京团聚,他哪有脸提呀?
盼来盼去,只能盼到每月一封的信。
萧大石还不认字,就让管事给他念,信中林秋然总说他们在京城安好,不用惦记,萧大石也就只能在信里说自己也好,不用挂心。盼啊盼啊,盼到汤圆考中了童生,可算盼着过年回余安了。他道:“汤圆长高了,哎哟,瞧着咋瘦了些呢?”萧大石许久未见,就觉得汤圆和孙氏变化大,孙氏看着和从前一点都不一样,不像村里出去的人。
汤圆则是抽条,以前还有肉,现在橡根嫩竹子。萧敛道:“祖父,长得高就显着瘦了,我重了不少呢。”萧大石:“让祖父看看还能不能抱得动。”萧大石把孙儿抱起来,倒也不费劲,“哈,祖父还能抱得动。”孙氏看这场景,不由说道:“外头怪冷的,一个劲儿在这儿说话作甚。”林秋然低下头,萧大石笑了笑,“是是,进屋进屋。”老家宅子不算大,但也够住。
厨娘已经准备好饭菜,他们略微梳洗收拾就能吃饭,今儿是小年,饭菜也很丰盛,丫鬟进进出出端饭,萧敛则四处看看,慢慢找回儿时记忆。“娘,我有印象,这儿玩过泥巴,在这儿抓过知了!”林秋然看看四处,和从前差不多,“嗯,汤圆先别看了,吃饭吧。”萧大石忙着摆凳子,摆好他对孙氏道:“快坐,坐马车冷吧,烤烤火。”说着还把炭盆往孙氏那儿摆了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