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虚云禅师> 第五章 袈裟护国·云门血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袈裟护国·云门血梅(2 / 4)

危济困,化导人心!此等济世安民之正道,将军所谓革命大义,为何竟要毁之?!”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李根源的心坎上!尤其那“止杀戒暴,济世安民”八字,如同利箭,瞬间刺穿了“破除迷信”的喧嚣表象,直指革命本应具有的仁心内核!

李根源握着军刀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他行伍多年,杀人如麻,早已心如铁石。但这老和尚的目光,清澈得如同山涧寒泉,竟无一丝恐惧谄媚,只有坦荡与悲悯。那话语,更如暮鼓晨钟,震得他心头那偏执的堡垒,裂开了一道缝隙。

虚云并未停歇,声音愈发沉痛恳切:“将军欲兴办新学,开启民智,此乃救国良策,老衲衷心赞叹!然新学之基,在于民心向善,道德不堕!佛法教化人心,导人向善,与新学相辅相成,何来冲突?将军今日若毁寺逐僧,非但断绝一方善缘,恐更寒了万千向善之心!革命所求之新世界,岂能建于断人慧命、毁弃善根之上?!”

“这……”李根源一时语塞。虚云的话,剥开了他激进行为下未曾深思的悖论。他高举的革命旗帜,竟可能成为摧毁道德根基的凶器?他握刀的手,不自觉地垂下了几分。

虚云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动摇,上前一步,声音放低,却更加恳挚:“将军若不信佛法真谛,可愿随老衲入寺一观?且看这晨钟暮鼓间,僧众如何耕田自养,如何施药济贫,如何调解乡邻纷争,如何抚慰鳏寡孤独?且看这佛像庄严处,可有半分奢靡享乐,蛊惑人心?将军!今日始知真和尚,亦在今日始知真革命,当以仁心为本,非以刀兵为能啊!”

李根源死死盯着虚云那清澈见底、毫无伪饰的眼睛,又环顾四周那些杀气腾腾的士兵和冰冷的炮口,再望向鸡足山上那一片在春日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的殿宇丛林。老和尚的话语,如同清冽的泉水,冲刷着他心中因激进而蒙尘的角落。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震撼、羞愧、茫然、醒悟——交织翻涌。

良久,他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戾气全部呼出。手臂猛地一收,雪亮的军刀“锵啷”一声,重重归入鞘中!

“罢了!”李根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他猛地转身,对着身后严阵以待的士兵,发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愕然的命令:

第五章 袈裟护国·云门血梅

“收队!炮撤了!枪放下!”

士兵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但军令如山,只得依令而行。肃杀的气氛为之一缓。

李根源再转身,对着虚云,竟双手抱拳,深深一揖,语气郑重而带着前所未有的尊重:

“大师!李某……今日始知真和尚!适才鲁莽,惊扰宝山清修,根源……在此赔罪!”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鸡足山葱郁的山林,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为表歉意,根源愿令三军将士,于鸡足山遍植林木,以偿今日唐突之过!愿此青山常在,佛法长存!”

一场泼天大祸,竟在这老僧三言两语、一身正气之下,化为满山新绿,佛门祥光。滇军士兵放下刀枪,拿起锄头,在鸡足山上挥汗如雨,种下了一棵棵象征和解与希望的树苗。李根源临行前,再次向虚云深深致礼,眼中再无戾气,唯有敬重。

---

时光流转,烽烟再起。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抗战烽火已燃遍大半个中国。日寇铁蹄肆虐,广州城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更兼天灾,粮道断绝,一场空前的***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街头巷尾,饿殍枕藉,哀哭之声不绝于耳。

韶关南华寺,这座六祖惠能的祖庭,也笼罩在战争的阴云和饥馑的恐慌中。寺中存粮早已见底,每日仅以稀粥度日,僧众面有菜色。

一日,监院师捧着空了大半的米缸,愁眉苦脸地禀报:“方丈,库中存米……只够全寺五日稀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