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豆浆
六月的清晨,阳光已经带着点灼人的热度,懒洋洋地铺在平安里坑洼的水泥路面上。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混杂着厨房油烟、蜂窝煤燃烧的味道。一夜好梦的姜凌吃过母亲煮的青菜鸡蛋面,走出了楼栋。和母亲聊过爱情、婚姻的话题之后,姜凌感觉整个人轻松了许多。要不要恋爱,会不会结婚。
一切随缘。
遇到了,喜欢了,那就勇敢地去爱、去尝试、去体验。要是没有遇到,没有喜欢的人,那也不勉强自己,,一个人过也不错。经过对面楼栋的早餐摊,姜凌的目光停驻了几秒。这个早餐摊母亲很喜欢,隔三岔五会从这里买豆浆、油条回家。母亲说过,刘婶家的豆浆比自己家做的还要浓郁丝滑,还曾经开玩笑说她们家肯定是有什么秘方。
刘婶一如既往地热情招呼着所有新老顾客,炸油条的大锅前,依旧排着长队。有的在催促,有的在聊天,很温馨、很热闹。姜凌想到了昨天和街道办领导吵架的徐大爷。虽然平安里社区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不得不说,这里人情味十足,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快乐地活着。
走出社区,过了马路,就到了单位。
姜凌刚一进办公室,便收到通知:全体专案组成员,开会。李振良挤眉弄眼:“是庆功会,是不是?”刘浩然兴奋地整了整衣服:“肯定是。”
周伟相对沉稳一点:“虽说耿卫华招供了,但还有不少事情要做,现在庆功,太早了吧?”
姜凌拿起笔记本,带领整个小组前往三号会议室,这里也是6·15雨夜杀人案专案组的临时指挥部。
窗外阳光正好,穿过玻璃,照亮了整个会议室。长长的会议桌、会议桌后面两排座位坐满了人。专案组所有成员,从秦铁山、雷骁、范威这些核心骨干,到姜凌、洛云琛、李振良、苏心心婉、周伟、刘浩然这些年轻面孔,再到外围摸排、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的每一位参与者,济济一堂。
气氛肃穆中带着一种大功告成的昂扬。
主位上,秦铁山端坐着。他比案发时显得更清瘦了些,眼袋深刻,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闪烁着洞悉世事的睿智和尘埃落定后的欣慰。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手边的搪瓷茶杯里泡着浓浓的绿茶。今天,他破天荒地没有抽烟,只是用指节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沉稳的节奏。“同志们!“听完所有汇报,秦铁山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瞬间让嘈杂的会议室安静下来。“6.15雨夜杀人案,在全体专案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六天,成功告破。六天,凶手落网,大家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代表市局党委,代表专案组,也代表晏市的老百姓,向大家说一声:辛苦了。”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激动。
秦铁山抬手示意安静,掌声才渐渐平息。
“案子破了,但我们的工作还没完。“秦铁山的神情转为严肃,“今天这个会,并不是庆功会,而是总结会、反思会。成绩要讲透,问题更要看清,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他目光扫过全场:“首先,成功经验在哪里?我看,核心就是八个字一一大胆创新,理论指导!”
说到这里,秦铁山顿了顿,目光精准地投向坐在中排的姜凌。“这个案子,初期我们走了弯路,差点陷入人海战术的困局。是姜凌提出的三定侦查法,定性质、定方向、定脸谱,为案件侦查指明方向、锁定范围。这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打实地理论指导实践。”秦铁山的目光又转向洛云琛:“洛云琛那幅雨夜背影图,在没有清晰面容的条件下,采用专业的刑侦画像技术,画出了凶手的体型特征与关键细节,为进一步缩小嫌疑人筛查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秦铁山的声音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姜凌、洛云琛虽然刚刚调来咱们支队,但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