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有名的读书人更少,身出名门还有事的读书人更是凤『毛』麟角。
两个大老粗平时有事儿都是互相商量办,商量不到起就干架,谁打赢了谁的,不这子也不是长久之计,遇到主动来投的名士肯定恨不得供起来。
天下四分五裂,接下来很可能是地覆天翻,但是不管翻成样,最后的赢家都只会出在中原,而不是西凉这种偏远苦寒之地。
如果马腾和韩遂胸怀大志也就算了,可是那俩人明显都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更没有可能去中原分杯羹。
原焕以为贾诩应该是随遇而安的人,用后的某些文学来形容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灭他满门,是那种人狠话不多的人设。【1】
可是现在看来,他的固有印象也可能会出现错误。
他想来想去想了很多遍,还是觉得贾诩是在主动给他们示好,不然他在想不出马腾和韩遂为猛不丁的找到卫觊。
所谓通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西凉千百年来胡汉杂居,民风极其彪悍,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西凉铁骑尤其擅长骑马作战,他们生活环境恶劣,不管是马还是人,都比中原多了股子狠劲儿。
自古陇右铁骑横行天下,再加上潼关之险,从来只有他们进犯关中,鲜少能有兵马从关中打出来。
都说穷山恶水之处更容易出猛将,并州、凉州、幽州皆是如此,他们天天和胡人打交道,边地缺少教化,没等他们把胡人汉化,自就先被胡化了。
偏远边郡不通礼节,百姓每天想的最多的是怎活下去,是下顿吃饭,除了个传承百年的家,很少有人愿意送孩子读书写字,比起读书,他们觉得多学招拳脚功夫才是正经。
也正是因为如此,边郡的将士虽然勇猛无双,平时却不怎受朝廷重视,有勇无谋乃是匹夫之勇,没有统帅在前面带,他们再勇猛也很难翻出水花。
换句容易理解的话就,这些兵能打,但是脑袋瓜都不怎好使,个二个都是根筋,士兵是这样,带兵的将领大多也是这样。
在边郡和胡人打仗可以直来直往闷头打,但是在中原这种需谋略来支撑的战事之上,再勇武的兵也能被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给坑。
马腾和韩遂和其他人相比算是聪明的,但是绝对聪明不到愿意主动和河东家联系的地步,以他们的行事风格,打到河东把卫氏劫掠空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贾诩真的在和他们示好,接下来怎安排可就好好琢磨了,态度太软压不住人,态度太硬他还怕那人逆反给他使绊子,真是让人头疼。
沮授有些不解的往荀彧那边凑了凑,“如果我没有错,那贾文和当初只是董卓身边的个小官,董卓后部将尽数被诛,凉州兵马被打散编入其他军队,贾文和趁『乱』到凉州,如此才到了马腾和韩遂身边,既然只是这样,主公为何如此慎重?”
荀彧缓缓摇头,他也不知道为,“待会儿去查查那贾文和以前都做,那人在董卓军中做事,应当和主公没有交集才是,可看主公如今的模样,又不像没有见他。”
“咳咳咳咳咳——”
原焕口水没喝完就呛到了,放下杯子掩唇咳了好会儿,拿出帕子擦掉桌上的水渍,眸中略带了些恼意,“我就在这儿坐,有题不能直接,还费劲儿再去查?”
荀彧笑意盈盈看去,“主公真的见贾文和,还曾和他有交锋?”
原焕缓了口气,坐稳之后面『色』如常,“不曾有交锋,不倒是的确见面,你们莫忘了,我当年在洛阳时身居何职。”
袁基袁士纪,乃是九卿之的太仆,太仆这个官吧,虽然是九卿之,但是管的事情却不那文雅,和原主留给他的这具光风霁月的壳子点儿也不沾边。
太仆者,秦官,掌舆马。周穆王所置,盖大御众仆之长也。【2】
这个官主管的是皇帝的舆马和马政,王莽改制时度更名为太御,后来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