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匈奴,这可不是某个匈奴小部落的小打小闹,背后定有单于指示。
伊稚斜都把王庭搬到漠北去了,代表他有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打不过大汉,但他又命人来边境杀人挑衅,大概率是和之前那个热爱跳舞且脑子不好使的右贤王一样,想要以此挑衅来诱敌深入。
刘彻虽然不像后世某些皇帝一样到过异族之地,但也知道漠北不比漠南水草丰富,风沙漫天、气候恶劣,而且水源补给也很困难,穿越隔壁沙漠需要行军数千里,指不定会发生多少特殊情况,届时汉军疲惫不堪,他们士气正盛。刘彻(善良版)决定实现他们的愿望,攻打漠北单于庭。但也不是无脑攻打。
东北方向有左贤王,河西有折兰,卢胡等十几个匈奴部落,这些是匈奴留在漠南的最后力量,都是要在决战之前处理掉的不利因素,否则万一他们在大法战时出兵截断汉军后路,或者攻击汉军侧翼,就会变得很麻烦,使战况陷于不利还是依照惯例,明年春天出兵,翦除河西地区的匈奴势力,至于人选…刘彻心中有数,很快定下。
然后他宣来了……司马相如。
别误会,不是让司马相如去带兵打仗,当然,他那个老年人身体也打不了。当年唐蒙通夜郎道的时候,在巴蜀两郡征调士卒修筑道路,为了早日完成刘彻的任务,采取了许多严厉手段,征调过重增加百姓负担,甚至还诛杀了他们那边的几个首领,引得民间怨声载道。
刘彻是让唐蒙通夜郎道,但也没让他征调过重欺压百姓啊,这简直就是在背后败坏刘彻的名声,于是他就派遣司马相如去谴责唐蒙,并且写了一篇《谕巴蜀檄》告诉巴蜀地区的百姓,百姓忠诚敬业,皇帝体恤天下,唐蒙所做都并非天子本意。
司马相如文采太好,词赋间感染力很强,还真就把巴蜀地区的百姓给安抚好了。
但司马相如也不是个令人省心的,很快就被人告发收受贿赂,还捅到了刘彻这里来……就很难平。
刘彻这次打算让司马相如给长安这些被日蚀吓到的百姓写一篇《辩日蚀檄》,安抚民心,让他们不再惊恐。
接到任务后,司马相如继续遨游在版牍和文章的海洋里了。偶尔夜深人静之时,他会在心中疑惑:
闻棠,怎么又是你!
确定好战争时间,接下来又到了战前准备的环节。贴心的闻棠送了桑弘羊一些无患子香皂来挽救他那些正处于岌岌可危状态下的头发。
不过和那些“领导一张嘴,下属跑断腿"的情况不同,在搞钱这方面,刘彻自己也在每天绞尽脑汁跑断腿搞钱。
看刘彻这又争又抢的架势,闻棠忍不住心中脑补OS。刘彻:仲卿,去病,你们就在草原上好好打仗吧,不用考虑财政和后勤问题,这些朕都会为你们准备好的!
好燃啊。
燃料是什么?
是我和桑弘羊的脑子啊。
闻棠最近正在研究盐铁论,打算弄明白这些之后和桑弘羊、孔仅等人探讨一下盐铁专卖,反正这个政策早晚都要施行。但没想到刘彻这个机灵鬼居然比她更先一步找到了搞钱的法子。在河南郡有个名叫卜式的农人,以种田养殖为生,他养羊的技术很好,在山林中养了一百多头羊,十几年来,已经繁殖到一千多头了。知道大汉要对匈奴用兵后,就上书给刘彻,说愿意捐献自己的一半家产来帮助边境。
刘彻见他这样识时务,明事理,就派遣使者去问他想不想要当官,如果卜式说想,就给他一个小官吏当当,还能借此机会鼓励其他人为国捐钱。出乎意料的是,卜式并不想当官,只想在山林中放羊,而且还对使者说:“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听听,多么慷慨激昂,多么忠贞爱国的话啊。尤其是那句“有财者宜输之”,给天下权贵富豪们树立了一个多么好的典例啊。
如果人人都能像卜式一样心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