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垂在身侧,倔强地不肯抱她,那她也无所谓。她抱紧他的脖子,脸贴着他的,几乎毫无缝隙。汗水交融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到沙发靠背上,氤氲一下,留下一个印记。“林在堂…林在堂…林在堂…她叫魂儿似的,他终于搂紧了她,他们之间毫无间隙了。
“再来一次吧?"结束时吴裳说。
“你是在提前支取吗?"林在堂说:“类似于以后吃不到了,现在多吃点,吃腻了就不想了,是这样的心态?”
他也了解她,她不动念头是不会说出那样的话的。各自收拾妥当,吴裳要求去办别墅过户手续,两个人却被突然登门的阮春桂拦下了。阮春桂递给林在堂一沓图纸,问他:“这是你那独立设计师品牌要做的灯吗?是吗?”
林在堂翻开来看,一页一页,除了有细微的调整,几乎雷同。但他似乎不意外,问阮春桂:“哪来的?”
“今天上午我跟一个人喝茶,说有人在拿着这个东西在谈投资。“阮春桂问:“这个设计稿都有谁看过?“说完头转向吴裳。吴裳笑了说:“我没见过,林在堂从来不带这种东西回家,他办公室也不许我去。他是不是放在别的家里了呢?"“言外之意你怀疑我也是太好笑了。吴裳说完就别过脸去,她多一眼都不想看阮春桂。阮春桂没有接话,回头看着林在堂,想看他怎么说。“既然是拿去谈投资的东西,为什么到你这里了呢?“林在堂说:“这样的投资方能是什么好人?”
“我现在跟你说的是怎么流出去的!"她问。林在堂耸耸肩:“我怎么知道?”
吴裳一瞬间就明白了,林在堂在“试毒"呢。他对当下的资方不满,开始考虑新的合作伙伴。正直的人是不会泄露底稿的。那么也就是说,这是一版废稿。吴裳拿起那些图看了看,她在星光灯饰做了几年销售,对灯具产品足够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这玩意儿真的只能忽悠一下,连光谱颜色都懒得画全林在堂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猜到了,于是也不多说。吴裳不想跟阮春桂说话,推脱说自己有事,就出门了。
她要去面馆,因为这一天她要见一个“特别"的人。行动路线仍旧是从前那样,将车开到老街对面的停车场。不同的是,这些年海洲发展很快,旅游业也日渐兴旺,政府为了方便游人和旅行团,在老街对面建了一个超大停车场。吴裳每次都把车停到那,然后下车走到面馆。从停车场到面馆,要过一条马路,拐进老街。如今老街的很多门脸也翻修了,说是老街,但其实看着不老了。只是路还是那样,很破旧,墙角藏着青苔。街边多是一些特产店,文创店,还有一些手工制品。从前老街的街坊把房子租出去,或者自己做些小生意,早起要吃面上学的小朋友已经长大了。现在早上来面馆吃面的多是游客,和周围做生意的人。
今天面馆的人依旧很多,里面十余张桌坐满了,外面散落着上百张小凳子,满当当坐着人。后厨还在原来老店的那个位置,是明厨明卫;在从前收银台的位置摆着一个陈列柜,是那天更新的当日食材。她进去后找个地方换上白色的工作服,将头发都盘上去,塞进帽子里,这才进了后厨。
她今天要招待一桌特殊的客人,从北京来海洲旅行的濮君阳,和他的女儿濮欢乐、妻子袁博遥。
吴裳和濮君阳已经有十年未见,她当然记得濮君阳当年的样子,记得分手那天,海洲下了很大很大的雨,雨水都流注进海里,海水不停涨潮,好像要淹没这个世界似的。
他们约在下午四点面馆人最少的时候,这时几乎不用排队,只要稍等就会有位置。她之前在电话里问濮君阳想吃什么,濮君阳说他十年没回过海洲了,只想吃点地道海洲味。女儿濮欢乐喜欢吃面,如果可以,给她来一碗素面。吴裳准备完一切是15:37分,还有一碗素面没有煮。她走出餐厅看向老街口,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女孩向这边走。濮君阳还是那么守时。她并没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