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结局:沈净秋(2 / 3)

她立刻打起了精神。

蔚河途径青州,若有水灾,不知祖母等人可安好?只是事关重大,陛下并未立刻布下安排,只留了几位重臣朝后商议。晏昭也只能忧心忡忡地回到了善平司。

自从周奉月成为右相之后,善平司中就隐隐有了以左使为首的苗头,后来沈惜文被调任刑部,姚琦成为了右使,左部尊于右部便成了众人心照不宣的事。近日翰林院与右部一同重修《捕亡律》,姚琦也忙得脚不沾地,根本寻不到人。

她回到律政堂,却发现里面却已有人候着。那人转过身来,正是如今的红案组丹枢丞一-罗静衣。“大人。"她拱手行礼。

晏昭走到桌案后坐下,抬眸问道:“何事来寻?”罗静衣沉了沉气,开口说道:“王文彦前些日子在肃州曾取过一张三千两的银票,回京路上唯独在青州停留了九日,而后也再没见得那三千两………三千两可不是小数目,若王文彦回京后查不到丝毫大笔用银的迹象,那约莫便是留在了青州。

青州……

晏昭眸光一厉。

又偏偏是这时候……

王文彦刚在青州失银,便突逢蔚河水灾,莫非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关联?

她沉声道:“立刻派人去青州查探!”

“是。”

只是,还没等善平司的暗探将青州的消息送回,陛下便下令,着三皇女前往青州治水。

一并同去的还有工部侍郎彭鸿致,以及门下省侍中沈净秋。这几个人选都颇有些深意。

皇女们年岁渐长,也到了历练的时候,此次约莫就是陛下对三皇女的一次考校;而彭鸿致治水经验丰富,此行不可无他;至于沈净利……他更像是这次“考校"的主考官,同时也是皇帝的耳目。临行前,晏昭将师父留给她的平安符送给了沈净秋。“青州事险,你千万小心。"她细细嘱咐道。沈净秋定定看着她,将那平安符收入了怀里。“你切莫听信许辞容那小人言语,若有事,一定等我回来。”他这时还不忘了贬低许辞容两句。

晏昭哭笑不得:“我难道是那种会轻信旁人的性子吗?你且安下心来,莫要担忧此事。”

又絮絮说了一会儿话,直到不得不走了,沈净秋这才一步三回头地上了马车。

上车后,他还悄悄掀起一点帘子,朝着晏昭的方向望来。晏昭只是站在路边,静静看着车队远去。

这样的场景,她好像经历过许多次。

镇西军前往平叛、晏惟致仕、晏诤奔赴扬州、师父离京远游、赵珩赴任范阳节度使……

再到如今一一沈净秋前去青州治水。

她好像总是站在这尘土飞扬的路边,静静看着身边人离自己远去。想到这儿,晏昭竟升起了些许怅然。

不过,这种怅然很快便消散了。

半个月后,青州的探子回报,王文彦与青州郡守勾结,贪墨数万两白银,才使得堤坝不筑,洪水不疏,先前王文彦在青州散去的那三千两正是为了买通朝廷下访的钦差,延缓了朝廷得到消息的时日,以致灾情越拖越严重,才酿成今日大祸。

此案事关重大,但证据却不足,皇帝下了密令,着晏昭领红、玄二组,立刻赶赴青州,梳案情、得案理、缉案犯。

不过,由于需隐瞒身份,她便没有惊动其他人,于某日傍晚悄悄地离京远走了。

经过十数日的车程,他们一行人终于到了青州城下。离青州越近,道路两旁的流民就越多,等到了青州城门外,遍野都是流民搭起的杂乱草棚。

青州附近的培、峪等县都已被洪水淹没,许多人都被迫成为了无田无地的流民,只能在青州城外勉强靠着朝廷的施粥度日。他们好不容易进了城内,却无处可住。

城里的客栈都挤满了人,根本没有空房。

晏昭无奈,只能暗中联系上沈净秋,让他们得以混入治水的队伍中,住进了郡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