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的新鲜事儿,尹采绿听得乐呵呵的。
饭就在厢房里摆了,香炉子烧得暖烘烘、香喷喷的,满屋子都是红粉小丫头,全都围着她,簇着她,尹采绿觉得再没有比如今更好的日子了。按照她的习惯,就在厢房里另摆了两桌,叫丫鬟们也坐着吃了,她也用不着伺候。
要不说文文老想来太子妃这儿蹭饭吃呢,他现在正在太子书房伺候着呢,太子晚上说不吃就不吃了,要清简着过,他也只有清简着过。赶晚上又听那些小丫鬟说她们太子妃房里晚膳吃了些什么菜色,文文泪都要掉了。
这会子冷学士刚来,文文连忙将人给往里头引了,又沏了热茶过去。“冷学士,今日还是喝毛峰?”
冷嘉实道:“我与太子一样就行,不劳烦文公公。”文文垂首领了差事,往上一看,哟,不得了了,太子殿下竞忘了戴面具了。赵清自从从太子妃那里出来,精神一直是恍惚的,耳尖一直是红的,脑袋一直是不太清醒的。
冷嘉实瞟了一眼太子脸上,再不敢看,怪说今早太子上朝是戴着面具的。文文心想,冷学士还未有家室,不懂此为何物也是有的,就当是太子磕着碰着了吧。
赵清如今惊醒过来,忽地轻咳一声,喉结轻滚了一下,声线刻意压得低而稳:“事情办得如何了?”
冷嘉实道:“"三皇子那边有行动。”
赵清清了清嗓子,道:“孤知道三弟定会有行动,只是不知这行动要从何处下手,是吏部还是工部?还是与孤关系密切的唐将军?”冷嘉实压低声音道:“都不是,殿下,这次是三皇子妃托自己母族蒋家谋划的,旨在针对太子妃。”
赵清捏了捏眉心,不难猜到三皇子党的后续操作,上次事情大抵是留下了隐患。
“他们要引发舆论,说太子妃恃宠而骄、仗势欺人,怕是要连同崔家的名声一起攻许,殿下,这事儿不好应对。”
“已经开始了吗?”
冷嘉实道:“已有一些有关太子妃的名声在街坊间流转,三皇子妃这一回实在吃了大亏,蒋家使了全力要报仇。”
太子妃与太子、崔家、薛家是一体,排在最后,本就名声不好的薛家暂且不提,这次的事情一旦放任开了,必会对崔家和太子的名声造成重创。赵清心里有一些决断,但冷学士算得上是他的幕僚,诸事他愿意先听听冷嘉实的。
“依你说,这次的事情,可以怎么解决?”冷嘉实心中似是早有一番说辞了,饮了一口毛峰,便道:“一则,内宅事务不涉朝堂,殿下可参三皇子党'借家务事党同伐异',扣他们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二则,崔氏门风摆在那儿,太子妃素有温良恭俭的教养,有士族门风,岂容他们三两句就能颠倒黑白?这事就算殿下您不出手,崔氏一族也定会出手澄清;三则,不妨请几位素有辨才的文人写几篇颂扬太子妃德行的文章,总比那些市共野议′要可信得多。”
赵清抿了一口龙井,事情无非这几样解决办法,但是请崔家出马…还是算了,他还得帮太子妃捂着秘密,这事情要搞不好,崔家翻脸一个不认人,太子妃就完了。
“参三皇子党,替太子妃挽回名声,两件事情同时推进,冷学士,你下去好好写这本折子,至于替太子妃说话的文人,你那里有人选吗?”冷嘉实道:“听说广陵郡温家有一子弟,擅写话本,是去岁的举人,却推了朝廷给的差事,说要专心写话本,太子不妨招揽了他,要他给太子妃编什么故事,他都能编,将来太子想传扬些什么,此人也很有用得上的地方。”太子是聪明人,当即便道:“孤明日便上书父皇,在礼部下设一俗文署,再设一七品文案吏,直属孤管辖,表面掌民间文宣,实则专为孤之喉舌。”“殿下英明。”
这边议完一桩事,两人皆端起茶杯来饮茶,这会子太子妃却来了。尹采绿拎着食盒,文文给她打了帘子要她进去。文文现在可不敢拦她,还得点头哈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