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脸疲惫却难掩倔强,他虽是年纪有些小,也知道这是为了活得更好才逃荒,没有闹腾。
江璃见他这样,笑了笑,“快去家人旁边,黑灯瞎火的,莫要让他们担心。”
说着,江璃环顾一圈,看着来越来越多人聚集在此,怕待会造成拥堵,抬头看了一下前面火把照亮处,见他们排查好了一大圈。
“各位乡民们,今夜便先去前边那处,烧些柴火暖暖身子,吃些东西,休整一夜,明日再前行。”
江璃说的声音有些大,但情绪很稳,让人听着有股莫名信服力。
听她宣布,然人群里响起一阵细微欢喝,后面跟上的点着火把的护卫队员听此,连忙带着火把领着村民,前去找地方安置。
队伍有些乱,不过江璃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跟着人群过去。
远山村的人虽然没有逃荒过,却也是安排生活的一把好手,不多时便亲近的人家一起找地方,安置好逃荒所带杂物,去寻起柴火。
“阿璃你怎不回车厢里歇着,这般在前头带路多危险,况且夜里寒气重,你身子方痊愈不久,是要急死娘啊。”
李禾桑一到地方,下了车厢,留下一仆妇停牛车,带着另一仆妇,在几户人家几户人家围坐成的小圈里,寻找江璃的身影。
索性她比较显眼,李禾桑不一会就找着人,连忙上前,上看下看打量着她,生怕伤到一点。
“娘莫要说这些死不死的话,女儿没事,我读过书,能做些事便做一些。”
江璃说着,拉李禾桑过来,坐在铺好的方麻布上,安慰道。
“这不是有你哥,这些危险的事你哥做便好,他一个男人还护不了亲妹?”
李禾桑见她说得不甚在意,有些气急抬手,戳了戳她额头,放下手后,她又吩咐起来。
“王翠,你去近些的地方,寻些柴火。”
其实为了逃荒,村里的人带着的水,都是煮过的,且剩余粮食或是做成硬饼子,或者蒸成窝窝头,装布袋子里收着。
饿得实在不行,才与家人分而食之,捡柴火大都是为了夜里取暖。
不过李禾桑却不是,她靠近江璃耳边,“阿璃,待王婶子她寻得柴火,娘煮些姜汤,你夜里在前头走了那么久,须得祛祛寒。”
江二过来说,江璃在前边领路,不愿回车厢时,她还生了好一会气,现下见了女儿,气却消得一丝不剩,唯余忧心。
“多谢阿娘。”
见女儿这般客气,李禾桑气急道:“你这孩子,何至于同娘客气。”
说着,她往停好的车厢走,让人帮她翻找杂物。
江崇安早已下了马车,不过他没有和李禾桑齐走,而是去前头找江瑱。
江璃见李禾桑走了,坐了一会后,环顾四周。
霍序在哪。
这时李禾桑带着陶罐回来,恰好见江璃四处看,以为是要寻她爹。
“你爹去找你哥了,不在牛车里,待会他便回来。”
说着,她把怀中的陶罐递给另一仆妇徐兰,“你且捡些土块在那儿垒个土灶,而后往罐中倒些清水放上去,待王翠拾好柴火,生火便是。”
待人走远,她才从怀中,小心翼翼拿出被布包裹严实的小匕首,薄薄的削起皮。
时下铁器虽然甚少流于市,但柴刀匕首这种生活常用铁具,却也多人有。
“娘……”
江璃想上手帮忙,刚伸手过去,被李禾桑瞪了一眼,打断了将要说的话。
时间流逝得飞快,围坐的圈子满了起来,嘈杂声比先前大得多。
“阿璃,今日感觉如何?”
江崇安一回来,才坐下便瞧着女儿问道,他方才已经从江瑱口中得知了江璃今日所做,对她今日行事,多有肯定。
“爹,女儿觉着,今日之事从未做过,甚是惊奇。”
江璃听他这样问,打着腔调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