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五章(2 / 5)

报纸上又没有二阿哥的名字。

因为方苞师父很严肃,观念也比较保守,大家在他的课上都很少说小话,更不会像上数学课那样聊其他话题。方苞蒙在鼓里很正常。乾隆也没有要告诉他的意思,以免这老头又说永琏不务正业云云。相比起来,阿桂知道的就很多,毕竟《国朝新闻》第一期采访的就是阿桂的父亲。

永琏当时就主动找到阿桂,想让他帮忙去问问阿克敦愿不愿意接受采访。阿克敦一开始还不怎么乐意,人下意识会排斥陌生的事情。但架不住阿桂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自己的父亲。前段时间坊间流言阿桂也听说了,既为二阿哥着急,也为报纸着急,御制诗不重要,报纸一定要保住啊!

汉臣在想办法扭转风向的同时,阿桂也在国子监的生员中替御制诗说话。但阿桂就只会闭眼夸,还拿出之前皇上赏赐给他家的《乐善堂全集》,让大家欣赏皇上的诗。

正好这时候乾隆收到山西巡抚石鳞和山东巡抚法敏的奏折,奏请各地方颁发刊印乾隆的《乐善堂全集》,让士子像学习五经一样学习皇上的诗作。乾隆赶紧下旨,表示自己的诗词怎么能和五经相比,不必特意刊印流传。能偶尔在报纸上发表几首诗以彰显他爱民之心,已经足矣。因为乾隆在谕旨中的自谦,得到了士大夫们一片赞誉。弘皙折腾一回,除了暴露了自己的歹毒心思,对乾隆父子没有造成任何危害。

《国朝新闻》依旧如火如荼的办着,从三月开始,其他各省也开始正式发行。

原本有些省份的督抚是不怎么支持这事儿的,内务府专门要派个人来审查,又要招人到各地售卖,还得防着小作坊私印,最后还要派人送一份回京存档,平白多出许多工作量。

然而短短一个月,各地官府就知道这报纸的好处了。把当地衙门投进去的钱赚回来不说,连抄送邸报的钱也都赚回来了。山西、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这些商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广告的价格也很高,有的为了能在报纸上登一则广告,价格已经炒到了百两。乾隆得知这个消息后,在朱批里敲打当地官员,不可靠着这个赚钱,广告的效果在那摆着,一百两是上限,再多了万一没达到效果,这些商贾要把责任推到朝廷身上。

乾隆其实怕的是当地商贾借着这个由头孝敬地方官员,报上来的是一百两,实际上翻几倍。

等哪天东窗事发,把这事儿往《国朝新闻》编辑组一推,再说永琏借此敛财。那麻烦可就大了。

晚上在长春仙馆见到儿子,乾隆就跟他讲了讲老父亲的一片苦心。“汗阿玛您最好了,您是世上最好的阿玛。"永琏听了立刻抱住汗阿玛胳膊撒娇。

皇后也在旁说:“皇上实在是费心了。”

乾隆心说前车之鉴太多,他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往坑里跳。“就永琏这傻样,朕不费心行吗?“乾隆嘴上却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永琏心说傻就傻吧,太能干就不好摸鱼划水了。像十六叔公、十七叔公,就是因为能力太强,整日忙的不可开交。

不过十七叔公可没白忙,他不但带领造办处和武备院制造出了戴梓设计的燧发枪,还研究起后装枪,听说已经有进展了。圆明园地方大,乾隆就让允禄教尚书房的小孩用新式燧发枪,这枪比火绳枪好用太多了,更适合射移动靶子。

永璜、永琏他们有之前的基础,很快就能上手。倒是蒙古的三个小孩没怎么用过火铳,一开始着实被燧发枪给吓到了。在这件事上,三人起点一致,都是从零开始学。达都的优势没了,小少年有点心急。越是心急越学不会,还被允禄批评了几回。

阿喇旺布有点胆小,拿着枪总是紧张。

巴勒珠尔成了学得最快的那个,允禄就在乾隆跟前夸巴勒珠尔这孩子。乾隆笑道:“他们兄弟都和你投缘,你看谁都顺眼。”“皇上这话也是,他们家家风好,男孩儿活泼开朗会说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