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头想了想,“我记不太清,只记得皇玛法还为这事儿写了本书,大大大……大什么来着?”
“大义觉迷录。”
“对,就是这个名字。“永琏点头,“皇玛法说,杀人只能让人们暂时臣服,心里的不满却会埋下祸根,遗患无穷。”
乾隆…”
汗阿玛这意思是曾静案是老祖宗埋下的祸患?别说,还真是,那曾静看得是吕留良的书,吕留良不就是明朝遗民吗?自家汗阿玛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乾隆觉得这是他老人家的风格。但这话能和永琏这么个小孩儿说嘛?
这种观念埋在小永琏心里,他以后继承大统,岂不是……思及此,乾隆神色一滞,或许正因为永琏以后有可能继承大统,汗阿玛才给他讲这些。
臣民们避讳当年那些事是应该的,当皇帝的却不能掩耳盗铃,至少汗阿玛不是掩耳盗铃的人。
他为了这事儿敢直接写书辩论,可见他老人家对这件事的态度。乾隆很赞同《大义觉迷录》关于华夷之辩的解释,但是后面汗阿玛关于他自个儿的辟谣,那就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描越黑了。乾隆可不想让宫廷秘闻成为百姓谈资,一上台就赶紧把这书禁了。但他心里清楚,汗阿玛的事儿可以翻篇,满汉矛盾却没法翻篇。当年的祸根,让每一代帝王都要慎重处理这件事。永琏以后若能顺利继位,也必然面临这个问题。汗阿玛告诉永琏,不是让永琏对先祖不敬,而是让永琏从小就明白,他们满清的皇帝,面临着多少危机多少困难。
汉人皇帝做到五分,他们要做到八分,十分,十二份,才能让百姓真心臣服……
永琏说这些其实也有些忐忑,但他不想阿桂因此被治罪,只能抬出皇玛法,而且这也是他的心里话,小时候不说,再长大些就没机会说了。他记得多年以后,乾隆还给多尔衮兄弟翻案,说他俩对大清有功。因此后世评价乾隆时,多以此证明他的民族主义。别说是在清朝,就是在后世,多尔衮多铎干的那些事儿只要一提起,就是满清的黑历史。不是掩盖或者翻案就能抹除当年那些杀戮的。与其翻案,不如直面这个问题,以另一种方式弥补。他一颗心跳的飞快,面上却是一脸懵懂无辜瞧着汗阿玛,汗阿玛真要生气,就装傻充愣,甩锅给皇玛法。
哎,没办法,皇玛法离经叛道的想法本就很多,很适合甩锅啊!永琏就见汗阿玛沉默良久,然后叹息一声,抬手在他肩上拍了拍。乾隆有很多话想说,但见小家伙一脸懵懂,终究把话都咽了回去,现在说太多,宝贝儿子该睡不着了。
而且还有自己在呢,自己让百姓过几十年太平富足的日子,等永琏继位的时候,什么“剃头令”“圈地令"就没那么重要了。这时,外面传来小钮伦的声音,“额娘说,时辰不早,二哥该回阿哥所睡觉了。”
乾隆闻言就笑起来,推推永琏,“行了,回去吧,二阿哥的睡觉时间雷打不动,朕都不能耽误。”
这肯定是皇后担心儿子被训斥,让钮伦来传话的。父子俩心知肚明,但都不点破。永琏嘿嘿笑,跑去给妹妹开门,然后蹦蹦跳跳去前面跟额娘告辞。
永琏走后,乾隆才想起今日质问永琏的原因。永琏以后要继承大统,有点危机意识是应该的。尚书房其他小孩有必要了解这些吗?
次日,乾隆还是召来阿桂,“你给尚书房的阿哥们讲这些居心何在?”“回禀皇上,如果不了解当年的事儿,两位阿哥爷就无法理解圣祖爷、先帝爷面临的困难,便很难体会圣祖和先帝的英明伟大。“阿桂跪下道。阿桂的想法很简单,当年那些事谁不知道啊,尚书房不讲,小阿哥们早晚也会知道的。没必要遮遮掩掩,以史为鉴,自家老祖宗的开国史难道不算吗?他从小读汉人的四书五经长大,对当年满清入关的那些暴行十分不赞同,满人要想坐稳江山,必须以此为鉴,推行仁政。当然,对着皇上就要换个说法。
乾隆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