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抬起袖口,将泪水一抹而净。
接着郑重无比的一撩衣袍,带着一众文武官员向前迎过去,恭恭敬敬的向马匹之上的人行礼。
“恭迎西关小侯爷!”
刘子晔尚未正式接受禅位,以及举行登基大典。此时众人对她的称呼,便依然还是她当前的爵位。
“恭迎西关小侯爷!”
随着文武官员的下拜,夹道而迎的百姓们,也都一片片,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绵不绝的拜了下去。
整座皇城内外,此起彼伏的,都是“恭迎西关小侯爷”这么一句话。所有人都跪在了地上,一片人潮当中,唯一的那一个,没有下跪的人,就显得十分突兀。
刘坚本身是退位的皇帝,又在皇族辈分上是刘子晔的长辈,从礼法上来说,他确实不需要下跪。只是,处在这样的人潮之中,整个人被热烈真诚的一波波声浪所淹没,刘坚一时手足无措。又想着,既然我都这么突出了,西关侯总该不能忽视自己吧?
这样的场面,对于刘子晔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她已经行到了官员队伍之前,下了马扶起已经年迈,还坚持深深跪在地上的马书荣。
“马中书,快请起!”
又对那些夹道的官员,以及周边的百姓们也说了请起。这个时代的人,表示自己内心心极致的崇敬,尤其是面对她这样即将登临帝位的皇族,刻在骨里的反应,就是下跪。
她虽然不能适应,却不能苛责他们。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的心也是真诚的。
简单与几位官员寒暄,刘子晔又走到百姓们中间,亲自扶起几名跪在地上的人。她身旁跟着的夕映等几名私卫,以及杜晖、郝闻昌等几名文官,也一一将相邻的人扶起来。
这样一来,西关小侯爷刘子晔的意思就很明显一一她要燕京的百姓们都站起来。
两道人流,便以她站立的地方为起点,又如翻涌的波浪一样,传导出去,直到所有人都重新稳稳的站起来。
刘子晔这才返身,回到自己的马上。
“驾"的一声,往燕京城内而去。
马书荣等人已经得了吩咐,由杜晖接引,相携一道跟在刘子晔的身后。西关小侯爷本人渐渐消失在城门内,她的文武官队,她的精兵良将也一道道,缓步分批入城。
一阵春二月的剪刀风吹来,从头到尾无人在意的刘坚,看着这支从眼前绵延而过的队伍,用力搓了搓脸取暖。
行吧。
成王败寇,既然输了,他就得认。
他倒是也想过逃出大周,到邻国去寻求庇护。可放眼四周,竞然没有一个愿意接受他的友邦邻国……
从前他闹得太难看,现在只好自食其果。
再怎么样,刘子晔也都还是她的亲侄女,自己也还是大周朝当了二十余年的皇帝。无论是为了宗亲人情,还是考虑一国之威严,总不能杀了自己这个退位皇帝吧?
这一点,他猜的倒是不错。
刘子晔没有打算要他这个前帝王的命,只不过,他没猜到的是,刘子晔要的,还不如让他死了的好。
当年西关王曾经受过什么颠簸流离之苦,他在今后几年生命中一一体味了个遍。他曾经大肆征发民夫民力,去做那些修路搭桥拉货搬砖卸货等等的苦差事,参普通民众做的种地浇水、纺衣搓绳、打铁劈石、劈柴烧饭等等工事民事,成了他这几年生活的主旋律。
刘坚从出生起,圣祖皇帝就已经是一方大诸侯势力,何曾经历过普通民事?几年下来到最终,他憔悴蹒跚,只剩一把瘦弱的老骨头,最终伤劳病死在床上时,只感到一种由衷的解脱。
刘子晔入燕京十日后,正式接受了刘坚的禅位,并在同日,于燕京登基为帝,昭告天下。
大周朝迎来了他们建朝三十三年的第三位皇帝,以及立朝以来的第一位女帝。
刘子晔一身黑底绣了龙凤金纹的